某水电站过鱼设施的水力特性优化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拦河闸坝等水工建筑物的修筑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鱼道的建设为鱼类的洄游迁徙提供了重要的生命通道,鱼道的布置方式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鱼道的过鱼效果。本研究以某水电站拟建的两段式过鱼设施为工程背景,通过对自然河流鱼道段在过鱼季节的河道水动力进行模拟计算,并结合目标鱼类的洄游习性评估了在过鱼季节河道的过鱼通道大小和该河流鱼道的最佳下泄流量;利用水工模型试验探究了竖缝式鱼道池室流态与流速分布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竖缝式鱼道的进出口初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给出推荐方案;建立竖缝式鱼道整体水工模型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竖缝式鱼道内流场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究,并结合鱼类的洄游特征评价了鱼道设计是否满足鱼类的洄游。本研究可为某水电站鱼道的设计优化及可行性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自然河流鱼道在4~9月的下泄流量下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大渡软刺裸裂尻鱼可顺利溯河洄游,适合三种鱼类快速上溯的最佳下泄流量应保持在4m3/s。使用基于目标鱼种游泳能力的流速指标计算了自然河流鱼道过鱼通道宽度,证明了目标鱼种在4~9月可顺利从河道上溯;基于生境模拟法计算了河道不同下泄流量下各鱼种的生境面积,并分析了各目标鱼种的流量~生境面积关系,得出了自然河流鱼道适合目标鱼种快速上溯的最佳下泄流量为4m3/s。(2)竖缝式鱼道的典型池室内水流形态平顺且存在供洄游鱼种休息的回流区,池室流速均小于目标洄游鱼种的最大克流速度1.2m/s,鱼道设计满足过鱼要求。根据竖缝式鱼道局部模型试验,鱼道典型池室内主流流态呈较缓的“S”形分布,主流流速沿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在主流区两侧,存在范围较大的回流区,面积约占池室面积的80%;鱼道工作水深在1.0m和1.5m时,鱼道池室内的流速范围为0.1m/s~0.6m/s,竖缝处的流速范围为0.7m/s~0.9m/s。(3)针对竖缝式鱼道初始方案的进口段和出口段出现的主流贴壁、流速过小现象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的鱼道进口段和出口段水流流态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对竖缝式鱼道进口段和出口段建立数值模型,模拟了其在1.5m水深工作状态下的水流流态,对出现的不利于目标鱼种洄游的水流流态,通过优化相应结构改善了水流流态。(4)建立了竖缝式鱼道整体水工模型对不同工况下鱼道内流态、沿程水深和竖缝最大流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况鱼道内各级池室与关键池室段的水流流态良好,主流区均位于池室中央,未见主流贴近和冲击边壁等不利流态出现;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鱼道沿程水深均保持一致,竖缝式流速均小于1.2m/s;竖缝式鱼道的设计及布置方式合理,可满足过鱼需求。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日渐严峻。同时,我国作物秸秆年产量高达6亿吨左右,其中约有30%未被有效利用。将玉米秸秆作为调理剂与市政污泥混合,进行厌氧堆肥处理并土地利用是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作为调理剂与污泥按干质量比混合厌氧堆肥后与土壤复配进行黑麦草盆栽试验,探讨不同混合比的秸秆与污泥在厌氧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评估
学位
汾河下游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强烈,面临农业面源污染、局部水域水质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水质常年为劣V类,具有典型的区域特性。河岸带是阻挡氮素进入水体的重要屏障,土壤反硝化作用是河岸带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土壤条件、植被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功能基因丰度对反硝化速率有显著影响。研究汾河河岸带反硝化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可为探明土壤氮循环规律提供研究基础,为类似生境下的河岸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汾河下游河
学位
痕量金属在环境中具有毒性、持久性、非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点,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着严重威胁。本文以黄河干流为研究区域,分别在2019年春秋两季(4~5月和9~10月)对黄河干流进行详细地调查,对黄河干流水体、悬浮物和沉积物样品进行野外采集监测和室内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水体和沉积物的理化指标的特征,并结合水质质量标准、土壤背景值和参考值分析水体、悬浮物和不同粒径沉积物痕量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
学位
随着矿业、制造业、冶炼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铅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对土地资源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两种微生物的耐铅特性构建复合菌剂,采用复合菌剂联合黑麦草修复铅污染土壤,研究微生物-植物法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分析土壤铅形态、pH、Eh,酶活性及黑麦草生理
学位
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渭河流域的水文和水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浮游动物作为食物链中重要的初级消费者,其群落结构对水环境因子变化响应敏感,因此对水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10-11月和2018年4-5月对渭河干流及秦岭北麓五条典型支流开展了系统的水环境及浮游动物群落调查,明晰了研究区域水环境特征,阐述了研究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以及造成其差异性的环境驱动因子
学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不仅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现阶段降解VOCs存在催化反应温度高、VOCs催化转化率低,催化剂高温稳定性差和制备成本高等缺点,对此设计高效的催化材料是降解VOCs的关键手段之一。高熵金属氧化物在抗水性、稳定性、活性相利用效率及污染物传质速率等方面的卓越潜力,本文以VOCs
学位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类型,导致硬化面积增多,降雨径流无法入渗至土壤层,增加了城市内涝风险,使水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措施作为实现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削减径流量,净化雨水水质。本研究以西安市某办公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USTAIN模型建立研究区的雨洪模型,根据LID措施汇流关系
学位
河流生态系统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河流对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则是全面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的标准。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机制。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水坝建设的影响,汉江上游流域水生态状况逐渐发生改变。浮游动物对污染物敏感,通过摄食浮游植物、细菌等在水生态系统中生存,浮游动物也作为鱼类等较高营养级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对鱼
学位
硝基咪唑类抗生素(Nitroimidazole antibiotics,NIAs)广泛用于人类和动物的厌氧菌感染及多种原虫疾病的防治。由于NIAs具有高水溶性、难生物降解,传统废水处理工艺很难去除,因此在水体环境中残留并不断累积,检出浓度最高可达ng/L水平。水体的NIAs即使在低浓度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如潜在的肾毒性、神经毒性和致癌作用等。因此,研究水体中NIAs的去除方法十分重要。本文
学位
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一般一次完成来保证结构的完整性,然而此工作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发生导致浇筑工作的中断,当恢复浇筑时已经超过已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从而导致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冷缝粘结面,冷缝粘结面是混凝土中薄弱的部位,同时冷缝还是环境中有害离子气体侵入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要通道,混凝土的耐久性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本文对带冷缝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及其耐久性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