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丸作为一种表面处置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桥面、隧道和旧混凝土路面“白加黑”改造的粘结面处置当中,抛丸处置不仅能够清除水泥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污染物,还能够增加其表面粗糙度,从而改善层间粘结效果。但抛丸技术在我国路桥工程中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国内相关规范并没有对抛丸处置的效果提出具体的指标及技术要求,也没有针对抛丸施工的技术指导文件。因此有必要对抛丸施工工艺及抛丸效果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推广其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本文基于广东省汕湛高速新建项目,采用现场调研、文献查询、现场试验、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手段,对混凝土桥面抛丸评价体系开展研究,下面对工作情况以及研究成果进行阐述。(1)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水泥混凝土桥面构造特征测量中,介绍了图像处理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表面构造特征测量中的原理、测量方法,分析了光强、图像采集距离和角度、图像处理计算法则和被测物表面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针对各影响因素采取了有效的改善措施,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分析比较了常用的水泥混凝土桥面构造特征测量方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确定手工铺砂法、摆式仪法和图像处理法作为本文测量水泥混凝土表面构造特征的方法。并且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出摩擦系数和灰度值有着较好的相关性。(3)对市场上现有的抛丸机和丸料规格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型号抛丸机和不同规格丸料的适用范围,结合混凝土桥面的施工特点及经济适用性原则,确定选择手扶式抛丸机与铸钢丸(砂)来对水泥混凝土桥面进行抛丸处置。针对抛丸机的工作参数,设计不同的抛丸工艺方案,对经过不同抛丸工艺处置后的水泥混凝土表面构造特征进行测量,通过分析各抛丸工艺对指标值的影响情况,确定了经济合理的抛丸施工工艺。(4)对经过不同抛丸方案处置后的水泥混凝土桥面按设计文件进行铺装层施工,满足规定时间后进行层间粘结强度测试,将测试结果与桥面构造特征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选择与层间粘结强度相关性较好的指标作为桥面构造特征评价指标。最后对层间粘结状况良好的区间内抛丸前后各指标的变化量进行统计分析,以抛丸后指标值的变化幅度作为抛丸评价标准,并以此区间内抛丸前各指标的初始值的统计量作为桥面整体化层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