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环保疏浚底泥干化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n4f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保疏浚是清除湖泊的内污染源,减小湖泊的污染负荷的重要手段,为退化湖泊的生态重建创造条件。在环保疏浚工程中,会有大量疏浚底泥产生,环保疏浚中的底泥堆场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如果疏浚地区降雨量大,疏浚底泥不能快速干化,就会长时间占用土地资源,会很大程度影响环保疏浚的进度和疏浚的工程投资,因此,环保疏浚底泥的干化越来越成为一些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地区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目前国内对环保疏浚底泥的干化没有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可行的底泥的干化技术。本论文以“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为依托,以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为研究对象,开发环保疏浚底泥干化成套技术。 本文首先对堆场底泥特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堆场底泥的颗粒粒径>0.05mm只占6%,0.05mm~0.005mm的粒径占69%,<0.005mm的粒径占25%。液限含水率为37.3%,塑限含水率为21.8%,底泥分析结果表明五里湖的污染底泥是典型的粉质粘土。通过对堆场自然干化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植被、地形、底泥特性以及天气等因素对无锡太湖环保疏浚底泥干化的影响,发现底泥特性和当地天气情况对环保疏浚堆场底泥的干化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植被和地形对堆场局部干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底部排水和渐进开沟主动排水,电渗几种脱水方案对环保疏浚底泥脱水效果进行对比。底部排水方法实验发现,此方法不适合渗透系数小于l0-6cm/s的粘土或者淤泥质土,而实验底泥的渗透系数为7.57X10-7cm/s,采用底部排水方法进行底泥脱水干化过程太缓慢,其效果就比较差,脱水干化时间较长,不能有效的使底泥中的水分离出来。渐进开沟主动排水试验过程表明,在有效的沟渠系统形成后,堆场内的积水能够被有效的通过沟渠系统排出,同时通过侧渗和蒸发,能够较好的对堆场进行渐进式的干化,而且开沟费用低,其工程费用为0.36元/m3原状土,施工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是一种适用于多雨潮湿地区,经济有效的实用性较强的底泥干化方法,其开沟间距一般在2040m之间比较适合。在电渗进行底泥的干化脱水实验中,发现电渗脱水的效果只和底泥的含水率,电渗两极之间的电压梯度有关系,底泥的性质对电渗效果的影响较小。利用电渗,可以快速的将无锡太湖环保疏浚底泥从含水率为40%降低到33%左右,此时,实验底泥可进行操作和运输,其工程费用为4.29元/m3原状土。在土地资源紧张,需要很快进行堆场底泥干化的地区,电渗法是一种较经济,适用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再生水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水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重点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的紫外线消毒技术。 实验以某中水处理站的滤池
薄壁箱体现浇混凝土空腹楼盖板柱体系是一种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按规则布置一定数量的永久性刚性薄壁箱体而形成的新型空心楼盖体系。目前国内外对此结构体系的抗冲切性能研究
风灾是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风荷载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因而用可靠度理论进行结构的抗风研究是比较合适的。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风灾影响最严重的
带伸臂的框架—筒体结构体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高效率的结构体系。从结构受力特性来看,它属于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但是它比框架—筒体这种经典双重抗侧力结
本构模型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岩土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模型结构,从传统塑性理论到广义塑性理论,从单屈服面模型到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但目前应用较广
碳纤维材料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含量高的建筑物补强加固方法,具有耐腐蚀、施工简便快捷、几乎不改变构件原尺寸等特点,有很高的研究、推广价值和巨大
边坡稳定性研究是岩土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学者围绕边坡的稳定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有效、实用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来,目前关于边坡在静荷
由于电凝聚技术能够集电解凝聚、电解气浮、电解氧化还原等多种净化功能集成在一台反应器中,并能省去常规混凝工艺中的计量投药设备,因而研究电凝聚技术与其他工艺组合的成套
自密实及高性能是现代混凝土技术的特征,近年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这类混凝土具有密实的孔隙结构,高温条件下会发生严重的劣化和爆裂现象。这种伴随高温过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桥梁建设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各种大跨宽幅斜拉桥层出不穷,桥梁横向宽度的增加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因箱梁具有抗扭刚度大、自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