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因、环境因素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多因子遗传相关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SLE的发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和单纯病例研究(case-only study)设计,收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SLE病人176例、对照161例,应用DNA体外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RFL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探讨了环境和遗传因素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SLE发病及其表型关系。结果如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环境危险因素研究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冻疮可能是SLE的伴随因素(OR=9.53,95%CI:5.58-16.28),居住环境潮湿(OR=7.85,95%CI:3.23-19.05)、紫外线暴露(OR=3.80,95%CI:1.96-7.36)、光敏感(OR=7.05,95%CI:3.88-12.79)、麻疹病毒(OR=11.95,95%CI:1.60-4.90)、带状疱疹病毒(OR=4.08,95%CI:1.62-10.26)、有害物接触(OR=5.72,95%CI:2.86-11.43)、多食高油脂食物(OR=1.81,95%CI:1.05-3.13)、药物过敏(OR=2.80,95%CI:1.60-4.90)和家族史(OR=76.64,95%CI:10.46-561.36)可能是SLE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亦提示,冻疮史、居住环境潮湿、光照后敏感、紫外线暴露史、麻疹史、有害物接触和家族史可能是SLE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7.09(3.71-13.53)、6.59(2.18-19.75)、3.81(1.81-8.02)、2.94(1.21-7.11)、11.96(2.24-63.82)、3.02(1.21-7.53)和49.23(6.28-385.68)。3.对女性研究对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冻疮、居住环境潮湿、光照后敏感、紫外线暴露史、麻疹史、有害物接触和家族史也是女性发生SLE的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8.00(4.04-15.84)、6.51(1.93-21.92)、3.23(1.49-6.99)、4.31(1.63-11.35)、12.70(2.37-68.22)、2.81(1.09-7.21)和51.76(6.56-408.72)。二、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研究1.PD12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9,df=2,P=0.011),以A/A基因型为参照,具有A/G基因型者,其SLE发病风险升高(OR=2.00,95%CI:1.27-3.45),A/G和G/G基因型携带者合并起来的OR为1.84(95%CI:1.19-2.85);病例组和对照组A等位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273,P=0.039),病例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8.7%vs 21.7%)。2.PD16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4,df=2,P=0.006);以A/A基因型为参照,A/G基因型携带者的SLE发病风险升高(OR=1.70,95%CI:1.08-2.70),G/G基因型携带者的SLE发病风险同样升高(OR=5.16,95%CI:1.43-18.69),A/G和G/G基因型携带者合并起来的OR为1.70(95%CI:1.10-2.62);病例组和对照组A等位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689,P=0.003),病例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8.4%vs 18.0%)。3.PD15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1,df=2,P=0.000);以C/C基因型为参照,具有C/T基因型者,其SLE发病风险升高(OR=2.48,95%CI:1.59-3.89),C/T和T/T基因型携带者合并起来的OR为2.49(95%CI:1.59-3.89);病例组和对照组C等位基因和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084,P=0.001),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7.0%vs 15.8%)。4.CD22-BSP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T/T、A/T和A/A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5,df=2,P=0.018);以T/T基因型为参照,A/T基因型携带者的SLE发病风险升高(OR=1.98,95%CI:1.20-3.27),A/T和A/A基因型携带者合并起来的OR为1.99(95%CI:1.24-3.20);病例组和对照组T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273,P=0.024),病例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19.9%vs 13.4%)。5.CD22-Cail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7,df=2,P=0.001,):以C/C基因型为参照,C/G基因型携带者的SLE发病风险升高(OR=1.97,95%CI:1.22-3.18),G/G基因型携带者的SLE发病风险同样升高(OR=5.23,95%CI:1.70-16.08),C/G和G/G基因型携带者合并起来的OR为2.27(95%CI:1.44-3.58):病例组和对照组C等位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6.140,P=0.000),病例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7.8%vs 14.9%)。三、基因单倍型分析1.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检验应用Haploview4.0软件分别计算PDCD1基因PD12A>G、PD15C>T、PD16G>A位点两两配对连锁不平衡参数和CD22基因CD22-BSP C>G和CD22-Cail T>A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参数,并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发现PDCD1基因各位点间存在微弱LD,CD22两位点间同样存在微弱LD。2.单倍型与SLE的关联分析应用PHASE2.1软件估计了多态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并应用SPSS13.0进行关联性检验,结果显示:DCD1基因PD12A>G、PD15C>T、PD16G>A组成的ACA和GTA单倍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01),GTA单倍型者SLE发病危险增高,ACA和GCA单倍型可能为SLE的保护性单倍型。CD22基因CD22-BSP T>A和CD22-Cail C>G多态位点组成的TC和AG单倍型的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6,P=0.001),TC单倍型对SLE具有保护效应,AG单倍型可能为SLE的危险单倍型,且TC单倍型符合隐性效应模型,AG单倍型符合显性效应模型。四、基因与环境因素在SLE发生中的交互作用1.基因环境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因素中,PD12位点、PD15位点和CD22-Cail位点与SLE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环境因素中冻疮史、居住潮湿、光敏感史、紫外线暴露、麻疹史、有害物接触和家族史等7个因素有意义。2.Logistic回归模型中,环境-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未能发现仟何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未能发现任何基因位点间的交互作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同样未能发现有意义的结果。3.在单纯病例研究中,我们引入对数线性模型,在PDCD1和CD22基因多态位点交互作用的分析中,发现PD12和CD22-Cail位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且交互作用系数为正:CD22-BSP和CD22-Cail位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0),交互作用系数为正。4.在分别分析PDCD1基因和CD22基因多态位点和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时,未能发现有意义的结果。5.在基因与SLE表型的关系研究中,发现PD12位点与皮肤表现具有相关性(χ~2=5.878,P=0.015),SLE病人中PD12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出现皮肤表现的频率更低(OR=0.19,95%CI:0.05-0.73);PD12位点与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χ~2=6.757,P=0.009),SLE病人中PD12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出现皮肤表现的频率更低(OR=0.33,95%CI:0.14-0.76):CD22-Cail位点与皮肤表现具有相关性(χ~2=5.427,P=0.020),SLE病人中CD22-Cail位点C/G+G/G基因型携带者出现皮肤表现的频率更高(OR=4.86,95%CI:1.29-18.38)。6.在环境与SLE表型的关系研究中,光敏感史与皮肤表现具有相关性(χ~2=5.825,P=0.016),光敏感史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皮肤表现的频率升高(OR=12.52,95%CI:1.61-97.45);冻疮史与关节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χ~2=4.195,P=0.041),冻疮史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关节异常表现的频率升高(OR=1.94,95%CI:1.03-3.67);麻疹史与关节异常表现具有相关性(χ~2=6.279,P=0.012),麻疹史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关节异常表现的频率升高(OR=5.03,95%CI:1.42-17.78);带状疱疹史与浆膜炎表现具有相关性(χ~2=4.185,P=0.041),带状疱疹史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浆膜炎表现的频率升高(OR:3.04,95%CI:1.05-8.85);紫外线暴露史与肾脏损害表现具有相关性(χ~2=8.528,P=0.003),紫外线暴露史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肾脏损害表现的频率升高(OR=2.99,95%CI:1.43-6.22);家族史与肾脏损害表现具有相关性(χ~2=9.111,P=0.003),有家族史的SLE病人中出现肾脏损害表现的频率升高(OR=2.81,95%CI:1.44-5.49);紫外线暴露史与神经系统表现具有相关性(χ~2=3.969,P=0.046),紫外线暴露史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的频率升高(OR=2.46,95%CI:1.02-5.95);有害物接触史与神经系统表现具有相关性(χ~2=8.156,P=0.004),有害物接触史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的频率升高(OR=3.40,95%CI:1.47-7.86);油脂多食物与sm抗体和RNP抗体表现具有相关性(χ~2=4.997,P=0.025:χ~2=9.448,P=0.002),油脂多食物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sm抗体和RNP抗体的频率降低(OR=0.44,95%CI:0.22-0.91;OR=0.14,95%CI:0.04-0.49);光敏感史与RNP抗体表现具有相关性(χ~2=5.780,P=0.016),光敏感史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RNP抗体的频率升高(OR=2.41,1.18-4.93):有害物接触史与补体(C3、C4)表现具有相关性(χ~2=3.815,P=0.051),有害物接触史可导致SLE病人中出现补体(C3、C4)降低的比例升高(OR=2.00,95%CI:1.00-4.12)。7.在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SLE表型关系研究中,结果显示与相关表型有关的基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环境、遗传因素均与SLE及其表型存在关联性,提示环境、遗传因素均可能对SLE的发生以及SLE相关表型的出现起作用,基因-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可能与SLE相关表型存在相关性,但环境-环境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于SLE及其表型的作用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其他文献
技术评估在我国当前还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技术评估思想进行了理性思考,既是对技术评估思想研究的尝试性探索,又是一项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评估思想研究的基础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经济、产业结构最为密切的高等职业教育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99年国家作出“大力发展高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行政程序立法以及程序正义理念的缺失,导致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相关当事人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特别是被视为体现自然公正原则和正当
本文采取文献阅读和归纳分析的方法,从金毓黻先生的生平事迹入手,结合同时期中国历史发展阶段,试将金毓黻先生史学研究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并探讨每一时期史学研究的特点
随着知识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的竞争更体现在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上,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胜的核心竞争力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结果。要对中华文化进行发掘整理有很多角度。对外汉语教学对中国文化的教学是重要内容,外国人要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社会,揭开东
建筑设计与信息关系密切,基于信息的角度研究建筑设计,有利于发现建筑设计中的一些本质问题,将为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平台。在信息数字化进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
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墓志文献来进行词汇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大多放在了已经结集出版的南北朝及唐朝墓志方面,而对于处在承上启下位置的隋代,却
1948年苏南冲突后的南斯拉夫极端孤立,不仅面临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攻击,同样也面对一个强烈反共产主义的西方。为了国家的生存与独立,南斯拉夫领导人不得不寻求美国的援助和
有效市场假说(EMH)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支柱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也发现了诸多EMH无法解释的奇异现象,周内效应即是众多金融异象之一。周内效应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