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MM5研究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设计了两组模拟试验,分别模拟现在和未来气候背景下热带气旋活动,每组试验模拟位于不同地点的44个热带气旋。现在情景模拟,采用1971-2000年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场,表示现在的气候背景;未来情景的模拟则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中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GFDLCM2.0模式模拟的A2情景下2031-2060年数据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场,表示未来全球变暖的背景。A2情景是指在2000-2100年这100年间,对流层的C02浓度由现在的380ppm增长至800ppm,增长率平均为4.2ppm/年。  模拟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强度总体上明显增强,相比较现在的气候背景,在西北太平洋西部(130°E以西)区域生成的热带气旋比东部更强些;在未来气候背景下的所有热带气旋之间,10°-15°N区域的热带气旋整体较强,5°N次之,20°N的热带气旋整体最弱;未来气候背景下的热带气旋的路径整体上比现在气候背景下的热带气旋偏东,转向位置偏南,热带气旋到达最大强度时所处的位置也明显偏南、偏东。  通过对热带气旋与海平面温度(SST)、1000-500hPa相对涡度(VOR)、200-850hPa纬向风切变(VWS)和600hPa相对湿度(RHU)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SST对24小时以后的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即前一天中SST较高的区域里热带气旋较强。130°E以西区域以及10°-15°N区域的未来热带气旋较强与这一区域SST较高有关。相对涡度(VOR)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在热带气旋发展前期较为明显,即相对涡度较强的区域里热带气旋也较强。VOR对热带气旋强度值的影响大于对强度增量的影响,而且VOR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没有太明显的延迟效应。在15°N区域未来热带气旋较强主要和VOR有关。纬向风切(VWS)对热带气旋强度增量的影响不大,但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很明显,即VWS较弱的区域里热带气旋较强。145°E以西区域未来的热带气旋较强主要与纬向风切有关。相对湿度(RHU)对热带气旋强度和强度增量的影响,在有其它变量的影响时,在个别时次中也比较明显;当没有其它变量影响时,则变得的不明显。总体上来说,RHU对热带气旋的影响不明显。  由上面得到的各变量与热带气旋强度以及强度增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较好地解释未来气候背景下热带气旋总体增强的原因。
其他文献
东亚大槽是冬季北半球上空最明显的时间平均纬向非对称环流,它表现为最强的相对于纬圈平均流的负异常。作为一个准定常波,它由大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和冬季暖太平洋与冷欧亚大陆
她是我大学时的师妹,国家级的短跑运动员,身高170cm,专项100米,但她当年是靠文化课成绩考进我们学校的。她人很清瘦,也从未正式在体校训练过,洪水猛兽般的先天素质,让人望而生畏。  印象里她大学四年一直是我们学校的100米、200米和女子铁人五项的冠军,还打破过学校沉寂多年的女子100米纪录。认识她的时候,我刚好是学生会副主席,主管体育部。  我说:“姑娘,你这么能跑,能顶着其他女生的名字去参加
期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确立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试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既要争朝夕,又要防止浮躁冒进。新闻人天生就是与问题打交道的,如何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这次学习是中央办公厅贯彻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央通知精神,落实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的一个实际步骤。希望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把全厅范围内兴起的学习邓
“春季预报障碍”(Spring Predictability Barrier,简记为SPB)现象是引起ENSO预报产生较大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CESM模式(CommunityEarth System Model),依据条件非
模式误差(包括模式物理参数误差和外强迫误差等等)是引起陆面过程模拟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从外强迫和模式物理参数误差这两个角度出发,利用条件非线性最优参数扰动(C
要加强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党性教育付维林党的十五大要求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一大批跨世纪的领导人才,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各地区和各级党委都充分重视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
利用包含城市冠层效应的区域模式(WRF/NCAR)对长三角特大城市群的夏季气候效应进行的5年(2003-2007)高分辨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对比长三角地区有无城市的试验,重点分析了城市群所
降水是位于西北干旱半旱区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充分认识降水的影响因素是掌握黑河流域降水分布及变化的重要前提。西风气流与季风共同作用下黑河流域降水形势多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