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医学对鲁迅的影响的角度来考察鲁迅小说,认为鲁迅在小说中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可以视为医生诊治病人,着重于身体的痼疾、精神的杂症,并致力于发现和观察病人的症状,辅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剖析,找出病根,从而为防病治病提供必要的依据。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内容中的“审丑”,就是一个接受了医学科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的深入研究和准确诊断。他始终直面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用冷峻、辛辣、“解剖刀式”的笔,塑造了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让中国的读者痛彻心肺地自我反省、感到羞愧而激发积极自救的勇气的典型形象。 本文第一部分是对“鲁迅审丑的医学背景”的介绍。鲁迅小说之所以能有划时代的意义,其青年时代主动接受的西方科学教育功不可没。鲁迅在1898年—1906年间的八年科学求索时光中,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科学等西方科学知识,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其中包括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为他以后用医学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国民劣根性”奠定了基础。他在小说中自觉地使用了解剖、实验、个案调查、临床观察等医学研究方法,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深入的剖析。 本文第二部分“冷静犀利的解剖:‘诚’、‘爱’、“独立意识”的缺失。”论述鲁迅小说借用医学的“解剖”方法,将“国民劣根性”解剖为以下形态:缺乏“诚”和“爱”,“独立意识”的丧失。由于“诚”的缺席,导致了重名轻实,做人如做戏,“要面子”等同于“不要脸”,自轻自贱、以丑骄人的“精神胜利法”,以及用“都一样”、“差不多”、“说不清”等来“说谎”;由于“爱”的匮乏,革命者与群众之间没有“沟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始终处于任人宰割、没有反抗的悲惨境地;由于“独立意识”的丧失,在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压制下国人依赖性强、懦弱可欺,独立意识并没有真正地萌芽过。 本文第三部分“极致的人性试验:对爱恨、善恶的拷问。”鲁迅小说采用极致的人性实验的方法,暴露了国民劣根性的种种形态。其全部小说就是他考察“国民劣根性”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