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语与文学人物身份构建—以《名利场》为例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32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成分。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从1998年一些关于话语标记语的文章发表以来,我国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逐渐系统化,研究者从多角度分析了话语标记语的特征和功能。现阶段国内外学术界多从语用功能、语篇功能等方面对话语标记语展开研究,从说话者角色、说话者身份、不同语境等方面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试图探索话语标记语与人物身份构建的关系,以关联理论和会话策略为理论框架,以英文文学名著《名利场》为研究对象,分析话语标记语在这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与小说中文学人物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属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研究分两步,第一阶段是收集和筛选语料。根据Schiffrin、Lenk等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的定义,从《名利场》中筛选出有足够的使用频率并由主要故事人物说出的八个话语标记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well,oh,youknow,yousee,afterall,Imean,Itellyou和look,人工统计后对八个话语标记语的用法和用量分别进行归纳和制表,得出数量分布表和功能分布表。第二阶段为分析数据,在关联理论和会话分析原则启发下,作者将8个话语标记语的功能概括为九个类别,分别为思考延缓标记、缓和标记、连贯标记、话轮转换标记、信息修正标记、信息短缺标记、态度和情感标记、信息阐释标记以及信息提示标记,接着把统计数据结合人物使用进行分析,得出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与人物身份契合,对文学人物的身份有明显的构建作用的结论。就话语标记语的数量分布和功能分布两方面来看:目的性强的人倾向于使用多种类的话语标记语;身份地位低或追逐名利的人会使用更多的接受性标记语和话轮转换标记语;情感丰富的人物擅长使用态度和情感标记语。
  论文对《名利场》中主要人物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进行研究、统计,对比分析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与文学作品中人物身份构建的关系的目的在于为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切入点,也为文学名著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其他文献
学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经济资源。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文化多样性快速消亡、存量锐减,经济资源进一步趋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更为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各国政府保护本国文化传统和表达自身诉求的体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咸阳宫》和《大秦帝国》这两部以“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为题材的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两部小说的“底本”虽有重合之处,但是作者叙述方式和思想倾向的差异使这两个“述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目。论文绪论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概述了两部小说的研究现状,第二节为研究思路。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作者的思想与当代政治历史对小说叙述的影响之上。论文正文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第一节从《咸阳宫》作者历
学位
1985年,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综合性文学刊物《黄河》创刊。34年间,《黄河》刊发了大量反映“北方地区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乡土小说,从这些小说中可以勾勒、还原出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北方乡土世界。本文拟对1985-2015年间发表于《黄河》上的这一部分小说进行分析,探讨小说体现出的北方乡土特色,从而更加明确它们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论文的绪论部分分为两节,其一是简要介绍《黄河》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
清末至民国,政体不断变化,国文教育也在逐步转型。随着“国语科”的合法化,国语课堂对现代语文知识和作文范文的要求也在加深。白马湖作家群的成员大都担任过教师,他们在教学工作中深感这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遂将教学、创作、出版相结合,从事着“立人”的工作。一方面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语体文的知识,一方面发表散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文章,在国文教育转型背景下建构着现代的文章学。本文以白马湖作家群在国文教育转型视域下
《载驱》篇是《诗经·齐风》中重要一篇,历来受研究者所关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载驱》篇的研究呈现出整体化、道德化的倾向,由此在主旨、字词等方面出现诸多分歧。其中有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论证《载驱》篇诗旨为“哀姜说”的正确性。并以此为纲,对《载驱》篇做全面的分析。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载驱》篇产生背景,《载驱》中人物考,《载驱》篇主旨辨析,《载驱》篇字词辨析与场景分析。所运用的研究方法
学位
金初文学的整体面貌受到了北宋文学的直接影响,并与南宋文坛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但就其文学独立性而言,金文学并不受宋文学“压制”。有了“借才异代”时期的过渡和科举的推动,金人对国朝的心理认同加强,随国朝文学振兴而树立起来的还有金人愿为正统后继者的文化自信。金代散文的赋化现象正是这种自信的表现之一。赋在金代文坛享有极高的文体地位,以赋法入文是文体发展的规律性使然,亦是金人时代精神的体现和主动的选择。赋化
学位
《乌鲁木齐杂诗》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文学家、《四库全书》总修纂官纪昀在流放新疆期间在乌鲁木齐所作的诗集。本文以《乌鲁木齐杂诗》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乌鲁木齐杂诗》中的新疆镜像书写。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以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为代表的清代边塞诗和前代边塞诗不同的特点,由前代的搜奇猎异到继承《诗经》的风雅精神,使边塞诗具有了十五国风的性质,实现了从边塞书写到本土书写的重要转化。全文由
学位
“本色”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本色”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经历了从哲学到文艺批评的转变,它既指创作者的“专业”的手法与身份、也指诗歌或词曲的“正宗”的地位,又指作品语言风格上的平淡朴素,但以上这些都是从文体特性方面上对“本色”范畴做的规定,主要指文学体裁固有的审美特征。而在明代心学语境的影响之下,主体意识高扬,表现出强烈的自由人格与生命精神,在此语境之下,心学文论家对“本色”范畴作
学位
作为清初的文坛盟主,王士禛是清康熙年间最有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之一,除文学创作成就外,标榜声华,自树坛坫,是“神韵”诗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诗坛上标榜声华,自树坛坫,开创“神韵”诗派。其中《师友诗传录》及《续录》,乃是王士禛与门生弟子及其友人关于诗学的日常问答记录,涉及诗史、诗体、诗法等内容,以探讨写作技法为主。《师友诗传录》与《续录》是王士禛晚年诗学观念的总结之作,其不仅能全面展现王士禛“神韵派”诗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