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它适应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需要而产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程。在价值多元、信仰多样的现实背景下,做好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实现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信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对某种现象、学说、理论的至诚信奉,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选择的终极判断标准,并最终体现在行动上的精神向导。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人们在深刻理解与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逻辑基础上,确立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立场与行动原则。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教育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使受教育者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以此为基础,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达到“信”与“行”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八所驻青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调查发现,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态势良好,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着较为强烈的认同感,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并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知模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感较低,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志不坚定且带有功利性目的,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时尚缺乏理性且有知行不统一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主要包括国内外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信仰教育的环境有待完善,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等方面。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从如下四个方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要发挥学校信仰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主要方式包括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信仰教育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以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氛围;其次,通过多种方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社会教育环境的引领作用;再次,通过构建健康向上的家庭信仰文化氛围并将家庭信仰教育与学校信仰教育相结合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最后,通过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并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以身边的先进分子为榜样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