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条件下蔗田土壤水热运动及蒸发模型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州半岛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生产基地,常年旱地甘蔗种植面积13万公顷,占广东省甘蔗种植面积的80%以上,雷州半岛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适宜发展甘蔗生产的优势,尽管在有的年份年降雨量很大,但部分降雨以暴雨形式降落,容易形成径流,引起水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等负效应,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常有冬、春旱或冬春夏连旱发生,干旱影响可长达8-9个月,甘蔗虽然是耐旱作物,也是生长发育需水量较多的作物,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旱地甘蔗高产的重要因素。 耕作方式可以提高降雨的有效利用率,协调土壤中的水、热、肥、气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尘长发育的土壤坏境,对不同耕作与覆盖方式的蔗田土壤的水热环境和蒸发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于2006年9月-2007年4月在雷州半岛广东省国营幸福农场旱地甘蔗田间进行,对两种传统耕作(浅耕、深耕)与两种保护性耕作(深松覆盖、少耕覆盖)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棵问蒸发以及甘蔗生长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寻找适宜该地区旱地甘蔗生产的耕作模式,为当地的甘蔗生产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 (1)进行了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少耕覆盖的蓄水保墒性最好,降雨频繁期内深耕的蓄水性优于深松覆盖,其余时期深松覆盖的保水性优于深耕,浅耕的蓄水保墒性最差。 (2)进行了不同耕作条件下蔗田土壤温度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影响了土壤热传导过程,其中深松覆盖和少耕覆盖在0-70cm土体内地温可降低0.8-1.7℃。 (3)首次建立了不同耕作条件下秋植蔗苗期至伸长初期日棵间相对蒸发强度模型,从叶面积指数、地表含水量两个方面探讨对棵间相对蒸发强度的影响,建立了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深松覆盖和少耕覆盖的棵间蒸发模型能够有效的完成日棵问相对蒸发强度的预测。初步建立的棵间蒸发回归模型,能够准确估算蔗田棵间蒸发量,为预测农田干旱的发生和作物水分胁迫状况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完善和发展适宜于甘蔗生产的耕作体系,具有创新性。 (4)对不同耕作条件下的甘蔗生长状况进行了测试,耕作方式对甘蔗的出苗率有显著影响,深松覆盖出苗率低于其他三种耕作方式,深松覆盖和少耕覆盖的分蘖率高于两种传统耕作,表明少耕覆盖能够为甘蔗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水热环境。 研究初步表明,少耕覆盖能够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甘蔗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水热环境,值得进一步试验研究。
其他文献
纳米半导体材料,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量子干涉效应,量子隧穿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是新一代量子器件的基础,在纳电子学和光电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在晶格错配系统,
压电陶瓷颗粒引入结构陶瓷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已有人做过深入研究,但是对于其中压电陶瓷颗粒内出现了单晶中不可能形成的90°畴我们非常感兴趣.为此该文通过材料制备工艺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不感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落实多元化教学法以及运用趣
在分析红外干燥及热风干燥的传热传质机理的基础上,确立了串联式红外热风组合干燥机的结构与参数,设计制造了红外热风组合干燥机试验台。以小麦为试验对象,进行了不同红外辐射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享受充盈物质生活的同时,将关注焦点逐步转移到居住环境与建筑物的绿色环保功能上面.绿道从由点及面、由面成带成网,让绿色望不到尽头,让城市
该课题针对固相法存在的不足,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TiO粉体,并均相掺入了可改善微波特性的稀土元素铕.以此粉体为原料,制备了掺铕BaTiO陶瓷,并利用低端频谱法分析了其在低
耕地质量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热点问题。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耕地质量评价数据来源的多样化,数据库中隐藏的丰富的知识远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运用数据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精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农用机械平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把机器视觉导航技术应用于农田移动平台,实现农田作业和管理智能化是现阶段这一
该论文研究了n-Hexane/MOA3/HO微乳液的结构,用n-Hexane/MOA3/HO微乳液合成了Pd纳米颗粒,验证了用回收己烷作油相制备纳米颗粒以降低成本的可行性.在微乳液结构的研究中,绘制
作为应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伏半导体材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电池。研究表明,随着新工艺和技术的进步,光伏材料的研究朝着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