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音乐史的发展,合唱艺术的发展历程是源远流长的。近三十年,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迅速崛起,对外交流的扩大,合唱艺术渐渐作为一种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合唱教育也随之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国疆域辽阔,合唱团众多,尤以学校合唱较为突出、发展迅速,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获得世界金奖的学校合唱团队。但达到国际水平的只有寥寥可数的几支队伍,归根结底,是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合唱事业发展模式尚未得到完善。既然合唱在我国有如此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我们就更应该对合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其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在我国国情现状中,什么样的模式有利于合唱的发展,什么样的模式可能会阻碍或者放慢其发展脚步,当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合唱在上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随着历史的变迁,经过无数曲折和变革,发展至今,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文化多样,又海纳百川的土壤里,又有怎样的模式发展与应用,在这之中,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知道和考虑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对于中国合唱团体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的情况来运营好团队,对如何培养一个优秀团队和发展我国合唱事业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大部分音乐学术机构还是仅仅侧重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培训等方面,而忽略了和产业间的结合。诚然,高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但是如何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也逐渐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在我国合唱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诸如合唱团体模式运作,资本平台的不完善等也浮现出来。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合唱艺术水平还比较参差不齐,我国合唱团除专业团队外,其余多是由社会自行组建,这些团体活跃程度不同,其中有一部分还面临资金不足,人力无法跟进等问题。使得一些本来很有潜力的团体不得己而解散。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展合唱艺术的运作模式。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整体合唱水平的提升。在国外合唱艺术是有着系统的发展模式。如欧洲合唱研究院是通过整合德国美因茨大学音乐学院的大学音乐社和德国不来梅科技大学的音乐论坛协会的资源于1997年建立。该机构主要从事合唱艺术研究,合唱培训班,指挥大师班教学以及合唱音乐会等演出业务,致力于推广合唱艺术。欧洲合唱研究院作为旨在推动合唱艺术的教学科研机构,集合了教育机构,学术研究机构,音乐演出机构,文化宣传机构等元素,通过成功的艺术机构管理模式产业化运作,将科研和教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欧洲合唱研究院策划和组织的这些项目,其成功的运作模式对我国许多音乐学术团体有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