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IBS患者共120例,健康体检者共120例,通过14C尿素呼气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分析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再者,按照IBS亚型,将HP阳性的IBS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铵50mg,(便秘型IBS口服伊托必利50mg)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同时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g加阿莫西林1g)治疗HP感染,每日2次,持续2周,分别计算各亚型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及其差异:12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有73人感染HP,感染率为60.8%;健康查体组的120例中有54人感染HP,感染率为4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2)肠易激综合征(IBS)各亚型间HP感染率及其比较:试验组120例患者中便秘型19例,HP感染率为47.3%(9/19);腹泻型16例,HP感染率为75%(12/16);混合型16例,HP感染率为75%(12/16);未分化型69例,HP感染率为58%(40/69),肠易激综合征(IBS)各亚型之间HP感染率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HP阳性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各亚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腹泻型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便秘型治疗的总有效率(100%)高于相应的对照组(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型治疗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16.7%),两者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定型治疗的总有效率(75%)高于对照组(3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P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存在相关性;(2)HP感染在肠易激综合征各亚型之间有统计学的差异,两者密切相关;(3)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是IBS各亚型的治疗总有效率的决定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