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疆11种豆科作物立枯病、根腐病苗及其根际中分离鉴定出250个近似单孢分离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株,经番红O-KOH染色后观察细胞核数目,全部测试菌株均为多核。细胞核数目范围为3-16个,平均数为5.975个。用标准菌株融合观察测定,将250个菌株分属为AG1、AG2、AG3、AG4和AG5共5个融合群,出现频率分别为16.4%、33.2%、0.4%、32.4%和17.6%。说明新疆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主要组成有AG1、AG2、AG4和AG5,其优势种群是AG2和AG4。亲合群判别结果表明,AG1、AG2、AG4和AG5下各有二个VCG,说明新疆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各主要菌丝融合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培养性状的观测结果表明:各菌丝融合群在菌落的颜色、形状、气生菌丝量的多少和菌核的颜色、形状、结构、大小、多少、分布方面及培养基颜色等培养性状上呈现一定差异。同时,同一融合群内的各营养亲合群代表菌株间,培养性状也有差异。温度适应性测定结果表明:各测试菌株最低生长温度为5-10℃,最适生长温度多为为25℃-30℃,绝大多数代表菌株最高生长温度为37.5-40℃。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豆科作物上各AG、VCG致病力有差异,其中AG2在蚕豆、奶花芸豆、扁豆和豇豆上致病力最强,其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62.38%、76.2%、75.67%、91.6%;AG1在花生上致病力最强,其平均病情指数为80.1%;AG4在豌豆和菜豆上致病力最强,其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88.57%和71.7%。不同菌丝融合群间rDNA的ITS区间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HintⅠ可将R.S与其他丝核菌的种区分开来,HaeⅢ酶切结果显示AG2、AG5与其他融合群的谱带位置不同,这说明融合群间存在本质不同、自己特有的特征;HaeⅢ和DraⅠ酶切结果显示AG4中AG4-A和AG4-B的电泳谱带也有不同,说明同一菌丝融合群内各营养亲合群菌株之间有差异,并有一定程度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