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TRMM、 CMAP、GHCN-Daily降水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和HadISST海温资料,通过统计诊断,研究了高原东南角地区早春季节雨季的气候特征与年际变化,初步讨论了其气候成因及影响因子。得到以下结论:(1)高原东南角早春雨的气候特征为:雨带主要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分布(包括藏东南、滇西北、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缅甸北部地区),雨季建立时间在第17候,雨区上游地区低层的西北风转为西南风是雨季建立的一个标志性环流调整特征。第24候,该雨带开始与周边降水区相连,标志着高原东南角作为独立雨区的结束。(2)早春雨期间,雨区上游地区的西南风大值中心使得风速及水汽在雨区辐合,同时该西南气流沿着由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那加山脉组成的向西南方向敞开的喇叭口地形爬坡抬升,在迎风坡出现降水大值中心,这是高原东南角早春雨的直接成因。该西南风大值中心的产生既与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动力绕流作用有关,也与春季高原中南部的地表感热加热密切相连,这是高原东南角早春雨形成的根本原因。(3)高原东南角早春雨期间(第17—24候)的降水存在明显的年际振荡,旱涝年差异大。合成分析发现涝年的热带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孟加拉湾反气旋西北侧西南风偏强,使得雨区上游西南暖湿气流偏强,导致降水偏强。前期冬季印度洋、西太平洋关键区的海温分别为正、负异常时,有利于增强西太平洋与孟加拉湾反气旋异常,致使降水正异常。同期春季的高原中南部感热强时,这有利于增强雨区上游的低层西南风,使降水偏多。反之,情况相反。(4)以降水量、上游风场变化特征的双重指标确定了逐年高原东南角早春雨季的建立日期,其变化以2年周期的振荡最强。雨季建立早晚与3月份雨区上游西南风强弱和孟加拉湾水汽供给有着重要联系。前期11—12月孟加拉湾西北部海温的正(负)异常会导致水汽供给偏多(少),使得早春雨季建立偏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