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和提出在西方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将医学引向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在解剖学的历史发展历程中,血液循环的研究从未间断。从四五千年以前人类就开始记载一些与血液运动相关的现象,之后在古埃及的纸草文稿中也早已记载了心脏和血管,认为血管遍布全身,而心脏是血管的中心,此外,纸草文稿中还记载了人们通过测量脉搏来作为评估心脏状况的重要指标。古希腊的医生和解剖学家也研究了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他们认为血液在静脉中流动,而动脉内充满由肺进入的空气,直到古罗马医生盖仑通过解剖活体动物发现血管中充满了血液,并且提出血液无论是在静脉或动脉都是以单程直线方式往返运动,犹如潮汐一样一涨一落朝着一个方向运动的血液运动,与此同时,盖仑还提出了著名的“中隔微孔”假说,认为右心室的血液可以通过肉眼不可见的小孔流入左心室。盖仑的血液运动理论在2-16世纪都被奉为真理。16世纪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通过解剖实验,对盖仑的血液运动假说提出了质疑。关于肺循环的最早提出者这一问题,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伊本·纳菲斯、塞尔维特和科伦布这三位研究者身上。意大利解剖学家法布里修斯在1574年描述了静脉瓣膜的结构、位置和分布,静脉瓣膜的发现对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英国医生哈维在继承前辈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研究最终于1628年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但对于动脉血和静脉血是怎样转化的这一关键问题,哈维并未能作出解释,直到166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借助于显微镜发现动脉与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网,才使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得以完善。在这数千年的探索和发现中,受不同时代的文化运动、政治斗争以及宗教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血液循环理论不断经历着阶段性发展,并在新旧理论的不断更替中日趋科学化。同时,不断完善的血液循环理论也为后期西方基础医学中多项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