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化研究,是上个世纪末至今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要着眼于用历时的演变解释共时存在的现象。汉语介词几乎都是由动词语法化而来,一直是语法化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利辛方言介词的来源。该方言的介词系统与普通话多有类似,本文只选取一些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介词进行研究。“走”类介词是利辛方言介词的一大特色,其系统内包含“走、从、起、压”四个介词。四个介词用法多相似,但来源与语法化路径则不同:“走”是由“行走”义的“走”虚化而来,这一过程在近代汉语中亦有所体现,但利辛方言“走”的虚化程度更深,介词用法更完整;“从”在上古汉语中即已语法化为介词,利辛方言借用了普通话中的“从”;“起”当为中古时期由动词“起”发展而来的介词,在北方话中普遍存在,现代利辛方言继承了这一介词;“压”的语法化过程较复杂,应当由表“按压”的“压”语法化而来。“搁、给、叫、跟”等介词的语法化也各有特色:“搁”由表“放置”义的三价动词,演变为表“存在”义的二价动词,再虚化为表示“在”和“从”义的介词,后逐渐发展为句首的假设连词。“给”和“叫”都发展出了既表处置又表被动的用法,且语法化路径非常相似;“跟”的“像”义动词及“像”义副词用法极具特色,在其语法化的过程中,经历了由介词至动词再至副词这一环节。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接触,语言成分有的消亡,有的新生,有的经某种变化后又在另一语言或方言中使用。因此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研究这些叠置成分之间的区别与原因。“从”是普通话叠置于利辛方言的介词,处于叠置的初期,语体较正式;“走”是近代以来在汉语方言中形成的介词,在利辛方言中形成的也较晚;“起”的形成时间较早,用法上较稳固;“压”方言色彩较浓重,从地域上看,利辛方言中的“压”极有可能是受该介词使用的中心区域—河南的影响而形成的。“走”类介词的叠置层次大致可表示为:起——压——走——从——压从、压起。“把”类和“被”类介词中,“把”和“被”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使用开来的,而“给、叫”使用得比“把”和“被”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