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有明显不适就医时,往往病变已属中晚期。虽然胃癌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调节机制在胃癌的癌前病变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处于重要的地位,免疫调节在胃癌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duced protein-8,TNFAIP8,TIPE)是调控凋亡过程的重要分子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TNFAIP8蛋白在细胞凋亡、信号传导、肿瘤细胞增生、侵袭及转移等生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NFAIP8蛋白的多效应性及TIPE2在维持机体免疫动态平衡中的调控作用预示着TNFAIP8家族在免疫学及医学研究中可能极具应用价值。
按照起始caspase的不同,可将哺乳细胞的凋亡分为三种基本的途径。一种称为外在途径,由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如Fas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引发;另一种称为内在途径或线粒体途径,由许多应激条件、化学治疗试剂和药物所起始,第三种途径是内质网应激所导致的caspase-12的活化,从而导致凋亡。为了研究TNFAIP8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本实验首先构建了TNFAIP8过表达质粒,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构建的TNFAIP8过表达质粒进行了鉴定,然后从临床获取的胃癌病人手术切除的组织进行了检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TNFAIP8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析肿瘤组织中TNFAIP8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了解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TNFAIP8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在获得了TNFAIP8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基本情况后,通过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将TNFAIP8过表达质粒通过Lipofectin2000转染到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然后通过抗DR5单克隆抗体刺激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光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转染后的过表达TNFAIP8对胃癌细胞的凋亡和其周期的影响,进而探讨TNFAIP8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
实验通过发现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NFAIP8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都与胃癌的分化和分期密切相关,TNFAIP8在低分化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分化和早期胃癌;为进一步研究TNFAIP8和胃癌之间的关系,在此研究基础上,本实验构建了TNFAIP8过表达质粒,并送公司测序鉴定。然后通过转染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并用antiDR5mAb刺激,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细胞转染前后的凋亡和周期的变化,发现过表达的TNFAIP8减少了胃癌细胞的凋亡,延长了胃癌细胞周期的S期,促进胃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而促进了胃癌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探讨过表达的TNFAIP8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同样通过上述的方法,检测蛋白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在转染前后的变化,结果发现酶原的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转染前后无明显的差异,而活化的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转染后较转染前明显减少,从而可以解释过表达的TNFAIP8通过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负性调控胃癌细胞的凋亡。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NFAIP8的表达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TNFAIP8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提出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