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雷尔氏菌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同源蛋白在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功能鉴定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植物致病菌,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宿主范围,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细菌群体感应调节在茄科雷尔氏菌致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茄科雷尔氏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是3-羟基棕榈酸甲酯,是由该菌脂肪酸合成途径提供的前体,3-羟基棕榈酰ACP,经进一步反应而成。然而目前对茄科雷尔氏菌的脂肪酸合成的研究少有报道。为了解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与该菌信号分子合成的关系,寻找通过干扰该菌群体感应调节系统来防治青枯病的新的靶点,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内和体外方法鉴定了五个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同源蛋白RSFabF1,RSFabF2,RSFabF3,RSFabF4和RSFabB在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功能。研究结果如下:   1)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同源基因互补大肠杆菌突变株CY242 fabB(Ts)和CY244 fabB(Ts)fabF   将五个目的基因rsfabF1,rsfabF2,rsfabF3,rsfabF4和rsfabB分别克隆并构建pBAD24M系列质粒pMl(rsfabF1),pM2(rsfabF2),pM3(rsfabF3),pM4(rsfabF4)和pM5(rsfabB)。随后通过转化大肠杆菌CY242 fabS(Ts)温敏突变菌株和CY244fabB(Ts)fabF双突变菌株进行异体遗传互补分析。结果显示rsfabF1,rsfabF2,rsfabF3,rsfabF4和rsfabB均不能使CY242fabB(Ts)恢复生长。对于CY244突变株,只有rsfabF1能使其在有油酸添加的培养基上恢复生长,其余四个基因均没有此功能。表明在这五个基因中,只有rsfabF1编码的蛋白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   为了排除是由于RSFabF2,RSFabF3,RSFabF4和RSFabB酶活力太小而不能满足突变菌株生长需要的推测,进行了CY244无细胞抽提物的体外酶活性检测。通过以辛酰ACP为底物的酰基链延伸反应,证实只有CY244/pM1无细胞抽提物表现出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的活性,能将底物辛酰ACP延伸,产生多两个碳原子的癸酰ACP或更长链的酰基ACP。[1-14C]乙酸钠标记菌体,薄层层析分析菌体的磷脂合成的研究,也同样证实了RSFabF1的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   2)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同源蛋白体外研究   首先进行RSFabF1,RSFabF2,RSFabF3,RSFabF4和RSFabB(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同源蛋白)及RSFabD,RSFabH,RSFabI,RSFabZ蛋白(用于茄科雷尔氏菌体外脂肪酸合成体系构建)的表达检测与纯化。分别构建pET28(b)系列质粒pE1(rsfabF1),pE2(rsfabF2),pE3(rsfabF3),pE4(rsfabF4),pE5(rsfabB),pED(rsfabD),pEH(rsfabH),pEI(rsfabI),pEZ(rsfabZ),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进行了各表达蛋白的可溶性检测。检测发现,RSFabF1、RSFabD、RSFabH、RSFabI和RSFabZ均属于可溶性蛋白,并通过非变性的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到了蛋白;而RSFabF2,RSFabF3,RSFabF4和RSFabB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胞破碎液不溶物中。最终采用变性纯化方式得到了相应的蛋白。   其次分别构建大肠杆菌体和茄科雷尔氏菌的体外脂肪酸合成反应,并进行RSFabF1蛋白的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检测。研究结果表明RSFabF1在大肠杆菌体外脂肪酸合成反应体系中具有与EcFabB一样的延伸脂酰链的功能,具有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功能。在茄科雷尔氏菌体外脂肪酸合成反应中,RSFabF1可以对不同链的脂酰ACP进行延伸,并受浅蓝菌素的抑制。   3)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同源基因rsfabF2,rsfabF3,rsfabF4和rsfabB的突变分析   首先利用同源重组方式分别构建了四个插入型突变菌株RS-F2(fabF2::Gm),RS-F3(fabF3::Gm),RS-F4(fabF4::Gm)和RS-B(fabB::Gm)。各突变株在M63平板上均与野生菌GMI1000一样,能正常生长,只是生长代时比野生菌代时长,(野生菌GMI1000,151min:RS-F2,209min:RS-F3,208min;RS-F4,217min:RS-B,181min)。其次GC-MS分析RS-F2,RS-F3,RS-F4和RS-B突变株脂肪酸组成,数据表明RS-F2,RS-F3,RS-F4和RS-B突变株与野生菌GMI1000相比,各主要脂肪酸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再次证明了RSFabF2,RSFabF3,RSFabF4及RSFabB无长链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不参与茄科雷尔氏菌的脂肪酸合成。   4)RSFabF1是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的必需蛋白   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试图获得rsfabF1的插入突变菌株,但经过多次筛选均未成功,推测rsfabF1是茄科雷尔氏菌的必需基因。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本研究进行了条件突变菌株的筛选。首先构建了携带rsfabF1且受IPTG诱导控制的pV-F1Histag-Tc质粒。将pV-F1Histag-Tc质粒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导入一次重组菌株RSY-F1菌株中,得到菌株RSY-F11。经过筛选获得了条件突变株RS-F1。该菌株在M63平板上生长表型明显不同于野生菌GMI1000:当IPTG诱导时可以正常生长但生长稍弱,当没有IPTG诱导时生长受阻、停滞。同时GC-MS分析RS-F1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含量,实验数据表明RS-F1菌株的脂肪酸组成与野生菌差异显著。为进一步证实RSFabF1是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的必需蛋白,随后进行了[1-14C]乙酸钠标记的磷脂合成分析和Western blot分析中,结果发现:在IPTG诱导的条件下,pV-F1Histag-Te质粒上的RSFabF1蛋白表达,使得茄科雷尔氏菌突变株磷脂可以从头合成,但是当不添加IPTG时,RSFabF1不能表达,茄科雷尔氏菌突变株磷脂合成停止。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最后得出的结论为rsfabF1是茄科雷尔氏菌必需基因,具有敲除致死性,这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并不常见。同时证实RSFabF具有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Ⅱ活性,影响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合成;RSFabB及RSFabF2、RSFabF3及RSFabF4均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活性,不参与青枯菌脂肪酸合成。
其他文献
青蒿素(Artemisinin)是治疗全球三大传染病之一——疟疾的最有效药物。目前青蒿素主要从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植株的地上部分提取。但由于青蒿中青蒿素含量低(约0.01%-1%),单靠从植物中提取无法满足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利用转基因技术在青蒿中过量表达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已被证明是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有效途径。本实验以共转青蒿素合成途径上游两个关键
场致发射阵列阴极(FEA)是一种工作在场致发射下的冷阴极,具有瞬时启动、无预热延迟、功耗小、室温工作,发射电流密度远大于目前的热阴极等优势.用它取代中小功率行波管(TWT)
本论文以孕妇脉象的识别为应用背景,给出了用于脉象模式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并对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的实现做了研究和探讨。 本文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网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它具有对被探测物体无损、体积小、操作方便和易于移动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基础建设的规模,需
该项目研究的领域是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研究对象为高压功率快恢复二极管(FRD).高压功率快恢复二极管是功率电子技术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要求为反向恢复速度快且软度大、反向
该文将采用矩量法(MOM)结合一致性绕射理论(UTD)来分析共形相控阵天线(CPA)的耦合及辐射特性.共形相控阵具有平面相控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其分析也是相当复杂的.MOM是一种
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hydrolases,XTHs:EC2.4.1.207and/orEC3.2.1.151)是降解细胞壁内木葡聚糖的关键酶之一。XTHs由一个多基因家族编码,
草酸氧化酶(ECl.2.3.4,Oxalate oxidase,OxO)催化草酸(OX)氧化生成C02和H202。生物信息学分析水稻中编码OxO的基因有4个,在3号染色体上以串联的形式排列,其编码框的相似性>90%,但启
持久性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遇到适宜的萌发条件时仍能萌发,是维持种群和群落稳定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存在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研究表明,种子“老龄化
学位
钙调素(calmodulin,CaM)作为细胞内Ca2+受体,在钙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过,CaM本身不是结构蛋白,也不具备酶、转录因子或离子通道活性,必须通过钙调素结合蛋白(calmodulin-b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