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内外因素变化,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减缓,国内物价水平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状态。2005年7月,在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这一条件下,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逐步上升,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也在此时开始不断上涨。在上述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通货膨胀在2007年出现了大幅上涨的状况。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全球经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势头被减弱,通货膨胀迅速回落,甚至于2009年11月出现了负增长。随后通货膨胀开始回调,并于2011年7月达到峰值6.5%,之后便开始缓慢下降。自从进入到2013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开始回落,尽管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区间一直维持在1%—2%之间,但是仍然面对国内劳动力、土地成本在内的生产要素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国外发达国家持续不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局面,这摆在面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使得通货膨胀问题依旧值得我们分析。本文以开放经济下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这一角度,从预期通胀、高阶通胀惯性、产出缺口、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内的四个方面来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的特征。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视角的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回顾了该曲线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导出本文所需的开放经济下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第三章使用实证数据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拟合,首先进行经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模型拟合我国通货膨胀并证明存在高阶通胀惯性的影响,再与其他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拟合情况进行比较;第四章在第三章模型适用性验证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汇率对物价的传递效应,先设定汇率滞后模型来检验汇率传递效应,再使用卡尔曼滤波检验外部因素对通胀的影响程度是否发生了改变,最后运用SVAR模型来说明文章所使用宏观经济变量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情况;第五章对本文的实证所得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对合理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治理我国通货膨胀时,最为关键的是要对公众的预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管理。除此以外,还需要加强央行独立性、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