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取20世纪西方艺术音乐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试图按照以文化为语境/背景,以音乐为现象/对象,最终丰富对文化的认识这一思路构建论文。勋伯格自由无调性创作风格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音乐技术演变的问题,这种风格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19/20世纪之交德奥社会深刻的变迁在音乐艺术中的反映。在各种音乐体裁中,由于艺术歌曲作品包含了诗歌和音乐两种因素,所以这部作品不仅为笔者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进行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而且它本身实际上也要求进行一种社会性.思想性的解读。对音乐作品进行技术和文化层面的整体研读是通过音乐作品来丰富文化理解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决定了本论文把诗歌和音乐结构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和重点的必要性。根据以上研究目的和研究重点,论文前四个章节分别从体裁发展;作曲家的个人状况;诗乐关系的总体考察和歌词的风格内容诸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聚焦。在歌曲文本分析中,笔者根据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现实语境和研究目的,参照相关研究,设计了一套系统的分析流程,并按照这一流程对十五首歌曲进行系统的分析。在结论中,笔者从诗歌的句法、音节和语义三个层面对诗歌和音乐的关系进行总结;将作品中反映出的诗乐关系,这一时期勋伯格所使用的两种重要的作曲技术手段,作曲家在这一时期由于摆脱调性所缺失的两个因素——内在联系(Zusammenhang)和音乐结构划分(Gliederung)——相联系,得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可以看到,这部作品以一种“散文”式的、不加修饰的方式,袒露出作曲家,以至于一代德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于世纪之交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所特有的温情、茫然、空虚和绝望。在此,创造传统的“美”和作曲技术上的创新不再是艺术创作的理由和目的,表达作曲家“内心激荡的感情”才是它得以产生和存在,进而继续被理解和诠释的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