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乾,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记者,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萧乾曾说他的副业是沟通土洋。他把翻译看作副业,把写作看作正业。实际上,他毕生在翻译方面做出的成绩绝不亚于创作。萧乾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达67年之久(1931—1998),不论中译英还是英译中都能很好地胜任,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萧乾曾说过,翻译不是拓版,而是要传神。如果原文是悲惨的,你不能表达那种感情,那就是死译,硬译。如果原文是逗人乐的,结果读者看完译文却绷着脸,一点也不乐,这也是不如意的翻译。在上世纪40年代旅英七年间,萧乾在伦敦出版了五本深受英文读者喜爱的英文著作,其中他于1944年出版的自译散文小说集Spinners of Silk(译自其散文小说集《蚕》)受到英国评论界的好评和英国读者的欢迎,1944年9月2日该自译散文小说集被《泰晤士报·文学副刊》选为当月最佳小说。然而,相对于对萧乾写作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对萧乾翻译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从目的论视角对其自译活动和自译作品进行研究的更是鲜有涉及,因此本文选取萧乾的自译散文小说集Spinners of Silk作为研究对象(该小说集以2001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萧乾作品精选》中的萧乾自译作品版本为依据),从Vermeer的目的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根据Vermeer的目的论,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根据目的准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多数翻译行为都允许目的有几种表现形式,它们可能分属不同的等级。在特定的翻译条件下,译者应该为其所选定的特定目的做出充分说明。萧乾,既是源语文本《蚕》的作者,对原作的了解程度不言而喻,又是该作品的翻译者,对Spinners of Silk翻译目的的确定萧乾自然能够做出充分的说明。所以,自译是将目的论与翻译作品研究相连接的一座很好的桥梁。本文借助、Vermeer的目的论,系统分析萧乾自译散文小说集Spinners of Silk特定的翻译目的,以及为达到此翻译目的萧乾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翻译目的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系统地认识萧乾的自译活动和作品及其翻译策略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