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针灸”是“治未病”思想在针灸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即是在机体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调动机体的潜能,增强机体自身内在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或保健延年的传统方法。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用“逆针灸”方法防病保健、延缓衰老的记载。更年期是妇女衰老过程中必经的生理阶段,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雌激素水平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改变等。中医认为是由于肾元亏虚、天癸渐竭,阴阳失调所致。大量研究表明针灸、中药能改善雌激素水平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调整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我们前期的研究也表明“逆针灸”关元穴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性激素分泌,改善血脂代谢紊乱,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子宫衰老,对机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雌激素受体与更年期的关系,进一步观察“逆针灸”关元穴对子宫、下丘脑、脾脏雌激素受体变化和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实验部分以雌性去卵巢和自然老化大鼠为更年期模型,分别对关元穴“逆针”、“逆灸”处理,采用放免分析、HE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对随后去卵巢大鼠、自然老化12、14、16月龄大鼠下丘脑、脾脏、子宫ER-α及ER-α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对子宫E2、血清E2和IL-2、下丘脑β-EP和CRH含量及子宫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同时观察子宫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旨在进一步探讨逆针、逆灸关元穴对ER-α的影响及其对更年期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1.实验结果:1.1逆针、逆灸对去卵巢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1.1.1大鼠切除卵巢后,子宫明显萎缩,子宫组织HE染色切片显示:去卵巢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出现明显的鳞状化生与增生,较厚;固有层的基质细胞、腺体和血管明显减少,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色生。逆针、逆灸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未出现鳞状化生,固有层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和腺体的整体情况也明显好于去卵巢组,且逆针组比逆灸组略好。1.1.2大鼠切除卵巢后,血清和子宫E2含量以及子宫ER-α和ER-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逆针、逆灸处理后,血清E2水平提高(P>0.05),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子宫ER-α和E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逆针组子宫E2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逆灸组子宫E2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1.1.3大鼠切除卵巢后,室旁核ER-α和E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下丘脑CRH含量降低(P>0.05);同时视上核、弓状核ER-α表达下降(P<0.01),视上核ER-α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下丘脑β-EP含量降低(P<0.01)。逆针、逆灸处理后,室旁核ER-α表达有下降趋势(P>0.05),而E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视上核、弓状核ER-α表达显著增强(P<0.01,P<0.05),视上核ER-α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逆针组下丘脑CRH、β-EP含量也有所升高(P>0.05),而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