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园一直是我国城市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体育锻炼场所的需求也快速的增长。城市公园在早晨时段聚集了大量的中老年锻炼者,使公园内锻炼者过于拥挤,不利于公园体育锻炼的进一步发展,但在下午下班时段却很少青少年锻炼者到公园进行体育锻炼,公园锻炼场地又得不到有效利用。本研究以南宁市人民公园为例,以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调研法和数据统计法,探讨了公园体育锻炼的环境;公园体育锻炼者的锻炼意识;公园体育锻炼者的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公园体育锻炼环境与公园体育锻炼者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第一、公园绿化面积很大,公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减少了公园内太阳光的辐射,构成了公园小气候环境,公园的小气候环境对人体是比较舒适的,很适合城市居民在公园里开展各种锻炼活动,适合多种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不同体育活动喜好、不同年龄、文化层次、不同性别的锻炼者都可以在公园内开展自己爱好的锻炼活动。
第二、公园体育锻炼者主要以离、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为最多,技术人员,企业人员次之。公园里有大量的体育志愿者,社区体育社团和公园体育组织,这三个因素构成了公园的教育环境,有效的提高了公园体育锻炼者的锻炼水平。
第三、南宁市人民公园体育锻炼者每周锻炼的天数最多的为5天和7天,每天锻炼一次,持续时间在1—2小时之间,锻炼得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以集体参与的方式居多,锻炼者主要参与的体育项目是舞蹈、跑步、快走、羽毛球、气功、太极拳。体育锻炼者的锻炼行为体现了适应性、多样性、稳定性、获得性的特点。
第四、南宁市人民公园体育锻炼者在公园开展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的生理需要:保持身体健康;社会性需要:扩大社交范围、增进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使生活更有乐趣的需要。锻炼者到公园进行体育的锻炼动机首要动机是为了身体健康,同时娱乐、休闲、健美、放松心情、与别人交流也成为许多锻炼者的动机,在公园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多样化。
第五、由于人民公园在建设初期对功能认识上的偏见和设计上的缺陷,使公园容纳锻炼者的能力减小;公园锻炼者到公园锻炼在时间的分布上不合理,使公园场地的利用率不高;公园内的公共设施太少,使公园体育锻炼者在公园锻炼是有许多不方便之处。
第六、公园锻炼环境适合中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公园环境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限制,使年轻的锻炼者在公园参与锻炼虽然可以满足生理需要,却很难满足社会需要,因此,也缺乏在公园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即便青年体育锻炼者偶尔到公园参与锻炼,由于锻炼动机不明确,使他们的锻炼活动不能经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