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元凶,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传统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去除高浓度重金属离子,而生物吸附法以其吸附快、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在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方面优势较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本实验通过12C6+重离子束辐照诱变技术筛选到一株高耐受性Cd2+的菌株C2,初步鉴定为获山氏菌属(Beutenbergia)细菌。研究表明,C2对Cd2+抗性较好,Cd2+浓度≤100mg/L时,C2菌株可以生长繁殖,但其菌体生长能力随Cd2+浓度升高而降低。经过扫描电镜(SEM)分析发现,C2受到Cd2+胁迫时会产生大量胞外产物,这些产物能与Cd2+形成络合物,降低环境中的Cd2+浓度。C2菌粉对Cd2+的吸附过程受到初始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2菌粉吸附Cd2+的最佳初始pH值为5.0,最佳投加量为1.0g/L,最佳吸附温度为20℃,最佳吸附时间为0.5-1.0h。将吸附数据和3种等温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D-R拟合后发现,吸附过程可以较好的和3种等温模型拟合,其中与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最佳,相关性R2达到0.99以上,吸附最大容量为97.18mg/g;根据Freundlich和D-R等温线拟合结果可知,菌粉对Cd2+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在20-50℃之间,吸附菌剂不符合拟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但与拟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性较好,R2在0.99以上,且理论值q2也与实际值较为接近;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菌粉C2对Cd2+的吸附反应可自发进行,反应自发率与温度呈反比,吸附Cd2+过程为放热过程,且固液相界面呈无序性。红外线图谱(FTIR)分析对比表明,菌粉吸附Cd2+后红外图谱峰形基本不变,但部分峰值产生漂移;吸附过程中的主要作用集团为醇羟基O-H键、氨基和酰胺基团;SEM检测发现细胞表面基团和Cd2+发生络合后,会填满菌粉表面空隙部位,形成凸起。将C2菌体采用悬滴法制备的固定化菌球表面光滑,直径在1.5-2mm,含菌量(干重)在10%左右。固定化以后的菌体吸附过程与菌剂相似,其最佳初始pH值、投加量、温度、时间分别为5.0、10.0g/L、20℃和4h。等温模型拟合发现,其吸附过程与菌粉一致,与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最佳,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反应能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固液相界面呈无序性。菌株C2不仅可以耐受较高浓度的Cd2+,其菌体制成的吸附菌粉或固定化吸附剂都可以用于水相中Cd2+的吸附,吸附过程和吸附条件相似。较固定化吸附剂,菌粉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较少;但固定化吸附剂后期处理过程较为简单,只需过滤即可从吸附液中分离吸附剂。因此,两种吸附剂各有利弊,都可进一步用于实际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