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蓝藻水华可导致微囊藻毒素(MC)含量升高,MC是肝病毒和肿瘤促进剂,其化学性质稳定,常规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将其脱除,由此对饮用水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本文以天津市富营养化原水中的MC为研究对象,开展了MC分析方法、水华蓝藻中MC的提纯及鉴定、水中MC去除技术和MC氧化降解动力学及机理四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对MC的HPLC检测条件和SPE富集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效、灵敏的SPE-HPLC富集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回收率,对MC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1μg/L,适合用来分析水体中的痕量MC。根据MC的分子特性,对其质诺检测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与HPLC有机结合建立了MC的HPLC-ESI/MS分析方法,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将绝对检测限降至pg 级,且能有效进行MC及其降解产物的定性分析,为MC各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打下基础。
围绕天津水华蓝藻,进行了MC提取、纯化及鉴定的研究工作。通过实验研究,优化了MC的提纯方法,该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重现牲好、提取毒素中杂质含量低等特点,可有效从水华蓝藻中提纯MC.调查发现,天津富营养化表层原水中的水华蓝藻主要由微囊藻组成,其在富集后藻浆液中所占比例超过90%;利用优化的提纯方法从水华蓝藻中提取出MC,并利用HPLC及HPLCESI/MS方法对提纯的MC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原水中的藻类可产生MCRR和MCLR两种毒素,且产毒强度较高,分别为432.89和322.51μg/g藻干重。
通过对去除MC的单元工艺及其组合技术的研究发现:常规水处理工艺对MC的去除率较低,一般在50%以下,混凝甚至可导致水中DMC含量增加而出现负去除率;考察的三种预氧化剂氯、高锰酸钾和臭氧在适宜的投加量下均能较好地去除MC,且增加投加量可提高去除效果;常规工艺前设置预氧化工艺可提高对MC的去除率,且可避免由单独预氧化或单独混凝工艺造成的水体中DMC增加的现象;单独PAC吸附对DMC去除效果较好,对IMC去除效果较差,但整体对TMC的去除效果较差,去除率在30%右,PAC经氧化改性后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有所提高;O3和PAC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对MC的去除率,去除效果好于两者单独应用;O3预氧化+PAC吸附+混凝沉淀的联合工艺对水中TMC均去除率超过80‰可有效控制水中MC的含量:O3预氧化+常规气浮、O3预氧化+PAC吸附+常规气浮以及O3预氧化十氧化改性PAC吸附+常规气浮三种组合工艺均能有效去除水中MC,对TM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 3%、91 6%和962%;经组合工艺处理后,过滤出水中藻毒囊的含量已很低,甚至在水体中消失,且后两种工艺能更好的去除水体中有机物;中试系统中常规工艺后的中间氧化、催化氧化、生物活性碳、消毒等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体中残留的MC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可将水中MC降至检测限以下,有效的保障了水厂出水的安全性;最后通过综合比较单元工艺及其组合艺对MC,藻类以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提出了针对富营养化原水制水工艺的选择依据。
通过考察不同条件下氯、高锰酸钾和臭氧对MCLR的降解特性发现;三种氧化剂对MCLR的解过程均是准一级动力学模式,即ln(C/Co)=1a,且相关性较好;反应速率与MCLR的起始浓度无关,而受氧化剂初始浓度影响较大,与氯和高锰酸钾初始浓度成正比,与臭氧初始浓度的1.5次方成正比。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加速氧化剂对MCLR的降解,但影响并不显著,有效氧、高锰酸钾和臭氧降解MCLR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5.86.17、25.38kJ/mol:臭氧对MCLR的降解受pH值影响较大,随着pH值的增大降解速率迅速提高。
通过对降解产物分子量及结构的分析,发现三种氧化剂降解MCLR的机理有所不同;有效氯可先与MCLR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氯乙醇-MCLR,再通过亲质子置换反应生成羟-MCLR;而高锰酸钾可直接将MCLR氧化成二羟基-MCLR,并在高锰酸钾过量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氧化成二羰基-MCLR.臭氧可迅速将MCLR氧化成二羟基-MCLR,并瞬间使其进一步氧化成酮类或醛类有机物,在此过程产生的H2O2催化作用下,上述降解产物可被进一步氧化成羧酸类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