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我国特定二元经济结构及其相应政治制度变迁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工数量快速增长,这一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组成部分,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还是工业现代化进程都离不开农民工的重要贡献。在我国农民工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人口质量却长久得不到相应提升,造成就业方面的种种问题,影响了农民工城市融入速度,减缓了城镇化进程。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农民工的职业化问题必须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现代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现代中国农民工城镇化,除了制度政策因素之外,必须依靠农民工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跨越市民化的隐形门槛,达成经济层面的市民化,而农民工职业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如若大部分农民工不能完成自身的市民化,中国现代化只能是空谈,因此,农民工职业化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事关全局的大事。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为研究方向,首先,试图回答什么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厘清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动因,揭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条件及经济社会效应。其次,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特征,初步了解这一群体职业化现状。接着,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的基础上,寻求这一群体职业化实现的现实依据。再次,通过阐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构建以就业能力为基础、以各项职业化能力为载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评价体系,并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水平进行测度。最后,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水平评价结果为基础,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模式进行划分,并提出相应推进策略,为提高这一群体职业化水平、提升就业能力和顺利实现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本研究根据人口迁移理论、社会融合理论和就业能力等理论,全面梳理了劳动力迁移和职业化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在充分界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等概念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思路与方法,统计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现状,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动因及条件,最后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本研究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辅助、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阐述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现状的探讨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意愿的分析采用了逻辑回归(Logistic)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评价体系构建运用了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发现:(1)职业化在不同理论框架下的具体内涵不尽相同,在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数目庞大、职业技能欠缺以及经济转型的情况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在农民工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水平的提升应当以这一群体职业化意愿为前提,从自身素质、环境支持和政策优惠等三个维度展开,综合考量微观个体因素、中观环境因素和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3)通过实证分析,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水平较低,整体职业化状况不理想,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4)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推进模式有三种,分别是:生存型职业化推进模式、维持型职业化推进模式和发展型职业化推进模式。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在系统梳理西方职业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特点和就业能力,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分析框架;二是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评价体系,通过应用该指标体系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进行测度,有助于准确客观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发展状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是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与城镇职工职业化进行对比分析,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际就业能力的提高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为打通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与城市劳动力市场通道以及我国城市化的具体实现指明方向;四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动态性特征,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三种推进模式,尝试性阐述了三种推进模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及适用范围,为相关主体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