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黄连注射液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组成,采用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水针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头痛、发热等症状。阐明双黄连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双黄连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双黄连注射液由多味药组成,化学成分复杂,其物质基础仍需进一步明确;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但双黄连注射液抗炎的活性物质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和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系统解析了双黄连注射液的初生和次生代谢产物,明确了其化学成分,为双黄连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实验聚焦于双黄连注射液中次生代谢产物,系统开展了双黄连注射液主要成分的抗炎活性的研究。1.实验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双黄连注射液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方法,根据1H-NMR谱图上质子信号峰的化学位移值和偶合裂分情况,进一步结合13C-NMR谱图信息,通过1H-1H COSY、HSQC、HMBC谱图验证和与对照品比对,对双黄连注射液中17个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包括8个初生代谢产物:1个氨基酸(缬氨酸)、3个单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1个二糖(蔗糖)、2个有机酸(甲酸、琥珀酸)、1个环烷烃(肌醇);9个次生代谢产物:4个苯丙酸(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个苯乙醇苷(连翘酯苷A、异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E)、1个黄酮(黄芩苷)、1个环烯醚萜(幼枝含断氧化马钱子苷),进一步明确了双黄连注射液的化学成分。2.实验采用1H-NMR技术建立了双黄连注射液主要初生代谢产物的核磁定量分析方法,经系统的方法学验证,应用于20批次双黄连注射液中主要初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测定。20批次双黄连注射液中缬氨酸、葡萄糖、果糖、甘露糖、蔗糖、琥珀酸、肌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38、1.5585、3.1405、0.1652、0.5127、0.0356、1.3999 mg/m L;不同批次的双黄连注射液初生代谢产物的总含量为5.5780-8.1840 mg/m L,平均总含量为6.8461mg/m L;通过对20批次双黄连注射液总固体量的测定,平均总固体量为27.504 mg/m L,初生代谢产物可测成分占总固体量的24.84%;双黄连注射液初生代谢产物中以单糖为主,其中果糖、葡萄糖的含量较高。3.实验采用GC×GC-MS技术分析了双黄连注射液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优选供试品制备方法和色谱、质谱条件对双黄连注射液挥发性成分进行全二维分析。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检索,检测出正向和反向匹配度均大于800的化合物共29个,主要为有机酸和芳香族类化合物,其中以苯乙酮含量最高。4.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双黄连注射液中9个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22个次生代谢产物(9个次生代谢产物与核磁鉴定结果一致)。实验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炎症模型,系统开展了双黄连注射液及22个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炎活性研究,以MTT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活力,以Griess法检测其抗炎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炎作用;双黄连注射液中的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咖啡酸、断马钱子酸、幼枝断氧化马钱子苷、白杨素葡萄糖醛酸苷、连翘酯苷A、异连翘酯苷A、黄芩素、黄芩苷、金丝桃苷、连翘苷是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其中以白杨素葡萄糖醛酸苷和苯丙酸类成分抗炎活性较强。本研究采用NMR、GC×GC-MS技术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初生及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其化学物质基础;构建了基于1H-NMR技术的双黄连注射液的定量分析方法,明确了双黄连注射液中24.84%的成分;通过对双黄连注射液及22个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炎活性研究,共筛选了16个具有抗炎活性的化学成分,为双黄连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