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观察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药物的干预结果,探讨.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抗病毒干预和抗菌素干预的临床价值,进一步规范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就诊于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门诊的16-69岁3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为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为A、B、C三组,并分为轻型和重型,A组采用一般治疗(休息加解热镇痛治疗)、B组采用一般治疗加抗病毒治疗(病毒唑或阿昔洛韦)、C组采用一般治疗加抗病毒治疗加抗菌素(青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利君沙中的一种)治疗。通过比较两型中的三组患者治疗三日前后体温、临床症状等指标,探讨抗病毒药物、抗菌素药物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3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男219例,女167例;40岁以下193例,41岁以上193例。体温38.5℃以上202例,38.4℃以下184例,头痛270例,咳嗽咳痰216例,流涕281例,咽部不适150例,眼结膜充血206例。2.治疗三日后轻症患者三种治疗方法三日内体温下降有效率比较,三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患者三种治疗方法三日内体温下降率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较A组体温下降有效率高。3.治疗三日后轻症患者三种治疗方法三日内临床表现缓解率比较,三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患者三种治疗方法三日内临床表现缓解率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较A组临床表现缓解率高。4.A组标准化治愈率为36.27%,B组标准化治愈率为53.63%,C组标准化治愈率为52.20%。B组标准化治愈率最高,其次为C组,最低的是A组。5.三日后,未愈者,给予进一步治疗,三组痊愈时间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痊愈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结论: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以病毒感染为主,轻症患者经休息,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可自愈;2.重度患者需休息、一般治疗及抗病毒治疗;3.早期抗菌素治疗不能增加治愈率,反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造成国家卫生资源浪费,增加耐药菌发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