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人们的闲暇时间随之增加,“休闲”逐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观,需要重新认识并加以引导,如何使人们把“休闲”与提高生活品位与生命质量联系起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的发展与社会和谐,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可以说“休闲教育”将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理论层面,本文主要从历史沿革、哲学基础和理念定位三个维度展开。首先,对休闲及其教育进行了探讨。澄清了“休闲”的主要内涵,并对休闲的历史沿革作了初步考察。指出休闲是一个历史范畴,以休闲与劳动的关系发展为主线,从原始—传统—现代—未来四个维度将休闲划分为四种具体形态并归纳出其特征表象:原始混沌型、传统依附型、现代独立型和未来合一型;揭示了休闲与劳动从原始混沌统一到依附、分离再到新质基础上的统一,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辩证进程。其次,从哲学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三个不同的维度去解读休闲生活方式,揭示了休闲三个不同层面的意义:生命的存在与自由;生活的方式与选择;人生的功用与价值。指出休闲教育在实质上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是引导人们过健康生活和追求幸福人生的教育。最后,明确了休闲教育的理念与定位。指出要澄清“休闲”的四个误区,将休闲教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个体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并且指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休闲教育的理论支点,其根本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提出休闲教育的伦理限度。从实践层面,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发展不平衡之特点,提出我国休闲教育的实践基础,并进而揭示了休闲教育的实践理想。首先,将休闲教育置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指出与西方一百多年休闲教育的历史相比,我国社会具有起步晚、状况复杂的特点。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革:价值追求从物质生活型向精神生活型转变;休闲消费方式从节约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生活样态从封闭单调型向开放丰富型转变,这在客观上对休闲教育提出了紧迫性的诉求。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必制约休闲教育的目标与路径,使之呈现层次性和复杂性:谋生型休闲与乐生型休闲并存。再进而指出我国休闲教育的认识误区。其次,根据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我国休闲教育应当追求这样的实践理想:从生活世界入手,提高生命质量与生活品位;从人生实践着眼,培养健康优雅的生活理念与方式;从生命价值定位,引导全面、平衡发展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