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ressa和Tarceva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为作用靶点,通过与ATP竞争结合于ATP结合位点而抑制EGFR活性,是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研究中的热点。研究表明,Iressa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者。在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中Iressa的肿瘤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有野生型EGFR患者。经治疗的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有野生型EGFR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有增高趋势。EGFR基因突变部位90%左右集中在编码酪氨酸激酶区的19、21外显子,为杂合突变。目前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方法主要是直接测序,费时,费用较高,不适合用于临床筛查。建立适合临床筛查常见EGFR基因突变的方法,筛选出可能从Iressa或Tarceva治疗中受益的NSCLC患者,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对肺泡细胞癌和接受Iressa、Tarceva的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病理组织进行了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检测,旨在建立EGFR基因常见突变的检测方法,了解EGFR在NSCLC的突变率和该突变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了55例肺泡细胞癌、34例接受Iressa单药治疗和25例接受Tarceva单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用巢式PCR加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EGFR 19外显子突变,用PCR-RFLP检测EGFR 21外显子突变,均用直接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55例肺泡细胞癌标本中共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24例,突变率43.6%。59例NSCLC标本中共检测出22例标本中有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3%。EGFR基因突变为19外显子的框内缺失突变,和21外显子的错义突变(L858R)。有EGFR基因突变的22例NSCLC患者中7例有19外显子的框内缺失突变,13例有21外显子的L858R,2例同时有该两种突变。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中高。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的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高于无突变患者(41.7%vs15%,p=0.012)。亚组分析Iressa治疗组中EGFR基因突变与治疗有效率相关(p=0.016),但在Tarceva治疗组中突变与治疗有效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3),尚不能认为该突变与Tarceva的疗效相关。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无突变患者(86.4% vs 54.1%,p=0.011),在Tarceva治疗组中突变与疾病控制率相关(p=0.027),但Iressa治疗组中突变与疾病控制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该突变与Iressa的疗效相关。结论: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ressa、Tarceva)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无EGFR基因突变者,并有统计学意义。用巢式PCR加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EGFR 19外显子突变,用PCR-RFLP检测EGFR 21外显子突变,经直接测序验证,是较为准确、快速、简便的检验EGFR基因常见突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