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蒙运动最早产生于西欧,是指以文艺复兴为起点的反对宗教神学,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而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运动则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后,它以民族救亡为主题,以思想解放为形式,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无不蕴含着思想启蒙的功绩。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史。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重新评析中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不仅有助于了解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而且对于促进当前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现阶段学术界关于启蒙运动的探讨还存在很大的狭隘性,一般多局限于戊戌维新、五四运动等几次思想启蒙大潮的研究,而缺乏对诸多启蒙次潮的考察,因此割断了启蒙历史的逻辑联系。有鉴于此,本文在深入挖掘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作了力所能及的研究,力图在此领域有所突破。 全文共约四万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新启蒙运动的历史考察。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该运动爆发的主要动因和发展历程。新启蒙运动的爆发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二是文化逆流肆意泛滥;三是新文化运动的任务并未完成。它于1936年9月发起,其间经历了倡导期——发展期——高潮期——收尾期四个阶段,于1939年底落下帷幕。 第二部分:关于新启蒙运动的思想评析。主要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探析该运动的精神实质、思想特色及其历史地位。新启蒙运动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且深刻的,就精神实质而言,可以概括为三大内涵:思想文化上的爱国主义运动、自由民主运动和新文化的建设运动。它以“继承五四,超越五四”为口号,在扬弃以往启蒙运动的基础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启蒙目标的现实化,启蒙武器的民族化,启蒙态度的理性化,启蒙主体的大众化,启蒙哲学的科学化。新启蒙运动作为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必然受到当时客观环境的制约而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一方面,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五四”启蒙的历史局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并在客观上配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拉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诸多思想弊端,主要表现为:主导信仰的缺失使马克思主义等科学思想并未真正深入人心;个性解放的 淡化使人们的个体价值受到埋没;封建批判的不彻底给以后的思想文化建设留下 了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启蒙环境的特殊性、经济基础和领导力量的 脆弱性所致。 第三部分:关于新启蒙运动的现实启迪。主要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该运动对当 前思想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随着救亡使命的终结,围绕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 思想启蒙也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开放——创新——理性”的三位一体将成为新 时期启蒙思维的必然选择。坚持开放思维,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思想无歧 视,塑造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二是,思想无国界,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创新思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想解放,塑造积极向 上的创新主体;二是制度革新,创造生动活泼的创新机制;坚持理性思维,主要 是遵循三大原则:真理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