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蛎是我国产量最高的海产贝类,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是牡蛎礁的基础物种,在净化水体、提供栖息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固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近江牡蛎(C.ariakensis)是我国北方两个重要的大型牡蛎种类,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文以两种牡蛎为研究对象,1)研究了近江牡蛎和长牡蛎对低盐胁迫的生理响应;2)研究了单体长牡蛎在滩涂养殖的生长特性;3)构建了长牡蛎滩涂养殖动态能量收支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低盐胁迫下近江牡蛎和长牡蛎代谢率的变化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骤降(10和20,自然海水为对照)对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生理代谢速率(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排粪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骤降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排粪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且两种牡蛎对盐度骤降的响应存在差异。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排粪率都是在自然海水中(盐度约29)最高,低盐对长牡蛎产生不同程度的胁迫,而近江牡蛎在盐度骤降至20时上述指标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建立了两种牡蛎在不同盐度下的代谢率与规格(湿重)的回归方程,该方程符合幂指数Y=a W~b,根据该方程对两种牡蛎的代谢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比较了湿重在20g时它们的能量分配差异,盐度20时,近江牡蛎的呼吸代谢较强,呼吸能占16.1%,而长牡蛎在自然海水中呼吸代谢较强(呼吸能占7.8%),低盐10时较低(呼吸能占能量收支的0.7%)。本研究结果表明,盐度骤降对长牡蛎的影响大于近江牡蛎,小幅度的盐度骤降对近江牡蛎的能量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 低盐胁迫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酶活力的影响两种牡蛎在不同盐度下胁迫60h,研究了牡蛎鳃和消化腺中几种关键酶活力随胁迫时间(0h、6h、12h、24h、36h、48h、60h)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两种牡蛎对低盐胁迫耐受性不同,在盐度10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长牡蛎出现死亡现象,而近江牡蛎活力正常;不同盐度对两种牡蛎总蛋白浓度有明显影响,在盐度下10和20时,长牡蛎的鳃和消化腺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总蛋白浓度呈下降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近江牡蛎总蛋白浓度下降幅度低于长牡蛎;较低盐度下(10),长牡蛎鳃和消化腺的SOD活力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他盐度(20和29),鳃组织SOD活力随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消化腺SOD活力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近江牡蛎鳃和消化腺中SOD活力在不同盐度中变化趋势相同,随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 滩涂养殖单体牡蛎的生长特征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莱州湾山东龙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海域开展单体长牡蛎滩涂养殖试验。2018年5月投放苗种,平均壳长10mm,初期生长较慢,以后生长逐渐加快7月-10月壳长增长较快,10月-12月增长缓慢,12月最大壳长达到48.5mm。2019改变养殖模式,采取滩涂笼养模式,3月份购进苗种,平均壳长36mm,共养殖单体牡蛎50笼,每笼150-200粒,4月份壳长生长明显,5月至6月开始快速生长,8月壳长达到最大(平均70mm),8月后增长速度减慢。单体牡蛎的壳高、壳长、壳宽增长速度不一致,壳宽和壳高11月达到最大值,壳宽为49.5mm,壳高达到37.9mm;湿重在6-7月增长最快,6月个体平均总湿重为18.8g,7月个体平均湿重为33.6g,增长速率为0.49g/d。4.滩涂养殖单体长牡蛎动态能量收支模型构建采用浊度仪和温盐深仪连续监测了莱州湾小清河滩涂牡蛎养殖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浓度等环境指标。实验室模拟测定了滩涂养殖单体长牡蛎的形状参数和阿伦纽斯温度,并查阅文献获取其他参数,依据DEB理论,以水温和叶绿素为强制函数,基于莱州湾单体牡蛎试验海区养殖环境和长牡蛎生长数据,利用python软件构建了长牡蛎的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模型。以2018年7月27日~2019年4月28日长牡蛎的实测生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运行和验证结果显示,软组织湿重和壳长的模拟值和实际值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R~2分别为0.9830和0.909,表明该模型可较好的反应滩涂养殖单体长牡蛎的个体生长情况,研究结果可以为牡蛎滩涂养殖关联提供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