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庭话语隐喻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z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中一种俯拾皆是的现象,长久以来都被奉为人类语言的魔法棒。我们常常以隐喻为桥梁,将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源域)的理解“映射”到陌生的、抽象的事物(目标域)上,进而借此来谈论或思考后者。本文旨在探究当今中国法庭审判话语中的隐喻使用现象,主要关注隐喻在法庭审判话语这种绝对的机构话语中是呈现形式、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反映的意识形态。本文以Lakoff & Johnson在1980年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Gerard Steen等人2010年提出的隐喻辨别程序,以五场完整转写的中国法庭审判语料为研究对象,着重对目标语料中的隐喻使用现象进行辨别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首先,根据法庭审判中三种不同类别的话语,即立法性话语、程序性话语和实体性话语,中国法庭审判话语中的隐喻使用可以相应地分为三类:立法性隐喻、程序性隐喻和实体性隐喻;其次,这三种类别的隐喻具有不同的特性,其中立法性隐喻更大程度上与立法语言也即具体的法律条文规定有关,程序性隐喻主要涉及法官运用程序性话语对法庭审判框架的建构,而实体性隐喻则主要涉及案件本身的来龙去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法庭审判参与者常会借助不同类别(本文对隐喻的分类)的隐喻来完成各自在法庭审判中所扮演的角色。立法性隐喻最多地是被公诉人和原/被告律师使用,这类隐喻往往是在他们引用具体的法律条文时出现的;程序性隐喻大多都出现在法官主持审判过程时所使用到的程序性话语中;实体性隐喻则是法庭审判当事人在讲述与案件有关的“事实”(非绝对意义上的事实)时所用到的隐喻。研究还表明:第一,法律条文中潜在的隐喻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人民所持有的有关法律的意识形态;第二,法官使用程序性隐喻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更井然地构建法庭审判框架,换言之就是为了使整个法庭审判更有条理地进行;第三,实体性隐喻是审判当事人为了使自己在讲述“事实”时能被更好地理解;另外,相比其他两类隐喻,实体性隐喻在数量和种类(莱考夫等人的隐喻分类)上都是最庞大和丰富的,而且与日常语言中的隐喻差异不大。最后,研究也从侧面反映了隐喻在法庭审判话语中的普遍性。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应用循证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导管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病行介入治疗患者2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专著。在《论语》辑录的言语交际中,言语主体为有效完成交际目的在语言运用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我们称之为《论语》的语用原则。本课题以
主要综述了比例–积分–微分(PID)法在高分子注塑加工过程中对各工序的温度场、压力场、位移场等工艺参数的检测和调控研究,并介绍了近年来PID法研究的优化研究进展。PID法在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特大型桥梁工程越来越多,跨江、跨海大桥使用期一般长达数百年.环境侵蚀、材料老化、长期荷载、疲劳效应等不可避免的导致桥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为基础"构成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个总体布局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对于交通运输企业而言,人员数目较多且变动大,派遣员工较多,对其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能加强运输企业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能控制企业人力成
汉语和布依语同是汉藏语系中的语言,都存在着形容词的重叠,目前并没有对两者之间对比的全面研究,为了方便两种语言文化的民族相互了解、学习,对比汉语和布依语有很必要的理论
①目的探讨有限小切口骨折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②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小切口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切开接骨板内固定手术
《中国大奖歌曲》一书是对中国文联主办的“金钟奖”(2001-2007)的获奖歌曲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五个一工程”奖(1995-2009)的获奖歌曲的选编。本文在建立语料库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