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右心室或静脉系统的内外源性栓子进入肺部循环造成肺动脉或肺动脉的分支阻塞引起肺循环及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急性综合征,栓子可以是血栓、气栓或羊水等等。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系统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PTE是肺栓塞中最为多见的类型,平时所指的肺栓塞通常是指肺血栓栓塞症。PTE血栓最主要的来源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其中下肢深静脉最为常见。肺栓塞的发病机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基本一致,肺栓塞可以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发展而来,可以将两者统称为静脉血栓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肺栓塞是临床工作中发生率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肺栓塞在手术后的发生概率较高,由于肺栓塞起病急,发病较隐匿,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情进展速度快,临床工作中常常难于早期发现并给予干预,病死率高达20%~30%,如经过早期干预及治疗,可使肺栓塞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本研究诣在探讨开胸术后肺栓塞形成的原因,总结疾病相应的危险因素,在早期对患者给予干预,降低肺栓塞发病率,从而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至2016年天津市胸科医院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共44例,应用分层抽样选取同时期术后未发生肺栓塞的患者45例,分析、总结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进行比较,选取性别、年龄、术后卧床时间、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指标、吸烟等危险因素,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连续性计量资料结果,用率表示分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类计数资料。结果:本次研究中开胸术后肺栓塞组中男性患者24例(54.5%),女性患者20例(45.5%),平均年龄60.34岁;开胸术后无肺栓塞组中男26例(57.7%),女19例(42.3%),平均年龄60.24岁;开胸术后肺栓塞组患者中出现胸闷气短39例(88.6%),心悸12例(27.2%),咳嗽咳痰10例(22.7%),胸部疼痛7例(15.9%),体温升高2例(4.5%),咯血3例(2.27%),其中临床表现典型三联症(气促,胸痛,咯血)1例(2.27%);开胸术后肺栓塞组中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共23例,占52.27%;开胸术后无肺栓塞组中并有糖尿病4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共17例,占37.78%;开胸术后肺栓塞组中23例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占52.2%,19例为鳞癌,占43.1%;开胸术后无肺栓塞组中13例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占28.8%,11例为鳞癌,占24.4%;肺栓塞组患者中吸烟患者共31例,占70.4%,开胸术后无肺栓塞组患者中吸烟患者共20例,占22.7%;两组患者的凝血及血液指标通过t检验分析发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这些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资料在病理类型为腺癌、卧床时间大于3天、吸烟这三项因素上存在差异(p<0.05),是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1.在本次研究的这些危险因素中,肺癌是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较合并其他类型肿瘤更高。2.卧床时间大于3天是开胸术后发生肺栓塞的另一独立的危险因素,术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卧位及活动方法指导,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降低术后由于卧床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血栓形成风险。3.吸烟同样是肺栓塞的发病危险因素,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特别加强对吸烟患者的宣教,这不仅可以降低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4.在临床工作中,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塞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在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如果术后出现突发呼吸困难时应需特别注意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