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社会的主导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人类创造最大价值效益的要求。历史上,以整体为本位的群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规范,贯穿于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伴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展开,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择定为在新时代的主导价值观,既决定于有着深厚文化根源的集体主义道德所具有的历史传承性,同时也是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趋向所致。集体主义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推进了我国社会道德水平的进步,造就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新人;促进了社会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人们价值观念开始多元化,加上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全球化的扩展所带来的西方式、尤其是美国式的个人价值本位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扩张等外源性诱因的作用,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挑战。因而在正视和承认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同时,如何看待集体主义、发展集体主义,就成为中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在总结以往集体主义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之上,赋予集体主义以时代的新内涵,重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利益本位、效率优先、实效原则和个性至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除了具备市场经济价值观的一般特点外,更看重社会生活中的义利统一和公平竞争,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自律、互利、公正、奉献作为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把利益取向上的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看作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的根本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着新型奉献伦理的发扬,呼唤着“一个以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的实现。我国社会应该确立的是既注重社会生产力发展,肯定公民物质利益动机和个人权利,又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纳入其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导价值观。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批判地继承儒家文化的社会整体观,借鉴西方社群主义的积极理念,扬弃西方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构建以理导欲、以义导利的谋利模式,把道德要求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以互利互惠为前提,以公平和公正为杠杆,以功利原则为动力,以奉献精神为导向,以竞争务实为实现手段,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评判标准,以共同富裕为现实追求,以共产主义为价值指向,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完满结合和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必将以其特有的功能激发起人们的创造热情,唤起人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权利意识,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从分析集体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出发,总结过去计划经济的经验教训,分析新的时代条件,论述赋予集体主义新的内涵,建立集体主义新的理论体系必要性,并且对社会转型中集体主义的重构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