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缺乏标准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评估工具。本研究的目的是编制适用于评估我国6-24月龄家长喂养行为的量表,并对其信度、效度以及跨组测量等值性进行评价,为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的评估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研究方法1.初始量表形成:回顾国内外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的内涵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婴幼儿饮食行为特点,预设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评价维度并构建条目池。通过专家研讨会和两轮德尔菲法,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并召集6-24月龄婴幼儿家长进行问卷预评估,形成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评估的初始问卷。2.量表初稿预试:在北京市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来进行健康体检或预防接种的6-24月龄婴幼儿家长进行初始量表调查。运用相关系数法、区分度法及内部一致性系数法对初始量表的条目进行筛选,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平行分析萃取量表的初始维度。3.正式量表形成与信效度评价:选择哈尔滨市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厦门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安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方便抽样抽取928名婴幼儿主要养育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相关系数法、区分度法及内部一致性系数法对初始量表的条目进行筛选,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量表维度进行验证并命名,形成正式量表。采用Cronbach’sα系数、折半信度系数等指标对量表的信度进行评价;采用专家评议评价其内容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交叉验证法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价。4.量表跨组测量等值性分析:采用条目打包技术和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Multi-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MGCFA)模型,对量表在不同性别、地区、年龄组和户籍组的跨组测量等值性进行检验。5.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现状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现状。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比较量表各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年龄、户籍、养育人、养育人文化程度、养育人工作、家庭类型、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索可能影响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的社会人口学因素。研究结果1.文献调研结合德尔菲法形成包括8个维度42个条目的初始量表。2.在北京对378名6-24月龄婴幼儿家长进行预测试后,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后形成包括31个条目的正式测试量表。3.对3个城市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8名6-24月龄婴幼儿家长进行正式问卷调查,根据回收数据对条目进行再次筛选与因子分,最后形成6个维度27个条目的正式量表,维度分别为强迫孩子进食、担心孩子进食过少、情绪性或工具性喂养、鼓励与健康膳食、家长主导进食、担心孩子进食过多,每个维度包含3~6个条目。信度评价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83,各维度介于0.737~0.843之间。Guttman分半信度系数为0.750,各维度介于0.637~0.831之间。效度评价结果显示,各维度内容效度为内容效度在0.858~0.958之间,量表总内容效度为0.910;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为:χ2/df=2.00,CFI=0.915,NNFI=0.904,RMSEA=0.046,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4.量表测量等值性检验结果显示,拟合指标都满足跨组严测量等值性要求,以及大部分满足结构等值性。5.三所城市的家长总体得分情况为:强迫孩子进食2.76±0.84;担心孩子进食过少2.59±0.81,情绪性或工具性喂养2.80±0.72;鼓励与健康膳食3.73±0.65;家长主导进食3.58±0.83;担心孩子进食过多2.52±0.83。非参数检验分析显示不同性别间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4月龄组在强迫孩子进食、担心孩子进食过少、情绪性或工具性喂养部分得分高于6-12月龄组(P<0.05);流动人口中担心孩子进食过少、情绪性或工具性喂养得分高于本地区常住人口,而本地区常住人口在鼓励与健康膳食、家长主导进食、担心孩子进食过多部分得分高于流动人口;在主要养育人方面,家长主导进食母亲得分高于祖父母;主要养育人教育程度方面,鼓励与健康膳食部分大学组得分高于中学组;家庭平均月收入方面,鼓励与健康膳食部分月收入10001-20000元组得分高于2001-5000元组。在不同地区;担心孩子进食过少部分,厦门组得分高于西安组。其他各组各维度比较无差异。结论从强迫孩子进食、担心孩子进食过少、情绪性或工具性喂养、鼓励与健康膳食、家长主导进食、担心孩子进食过多这6个方面来评价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是合理的。编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在性别、地区、年龄组以及户籍组间具有跨组严测量等值性,可以作为婴幼儿家长喂养行为的评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