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林丹与李宗伟两名世界顶尖的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2011年至2013年间的4场重要比赛中各个技战术的运用及全场各个区域的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针对各个区域的技战术运用、得失分状况及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针对林丹与李宗伟很有代表性的两种男子单打打法进行探究。在林丹与李宗伟的对战当中,林丹战胜李宗伟的比例很高,本研究通过分析林丹与李宗伟技战术运用方面各自的特点与风格,探究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术的发展趋势。结论如下:1.林丹与李宗伟每回合球各阶段的技战术特征表现:发球阶段,林丹李宗伟两人均以反手发网前小球为主,结合一定比例的后场发球调动对手。接发球球阶段,林丹控制对方后场为主,李宗伟则以灵活多变的球路克制对手。最后一拍的处理上,增强网前控制能力,降低无谓的主动失误是最后一拍得分的关键。2.林丹与李宗伟技战术运用的区域性特征:网前区域林丹控制底线避免过多的网前纠结:李宗伟搓挑结合,大角度的调动动手创造机会。中场区域无明显差异,积极拼抢的过程中加大了变速突击的力度。李宗伟的中场控制力上比林丹略显优势。在处理压迫性强,球速快,角度刁钻的中场抽球时,林丹则略胜一筹。后场区域李宗伟在吊球技术上的使用率大大超过林丹,有意识的突击网前,积极主动的发挥自身优势。3.林丹与李宗伟两人每一回合击球拍数都主要集中在前11拍。林丹在战略调整阶段和多拍抗衡阶段表现了优势。李宗伟在短兵相接的攻防转换阶段表现积极。11拍以后的能力也暴露了李宗伟的体能较林丹差。4.林丹与李宗伟技战术得失分具有相同的规律性,积极的进攻意识,全局的进攻战术才是制胜的关键。非受迫性失分占了他们总失分的一半以上,非受迫性失误的比例直接决定了比赛的胜负,在比赛当中控制好自身的非受迫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