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三废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其中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我国北方主要树种白榆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白榆在重金属铅、镉污染下的生长特性,探讨了白榆对重金属铅镉的累积特性以及重金属铅镉对白榆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白榆在重金属污染区的引种栽培和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铅、镉污染在较低浓度情况下,对白榆生长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较高浓度时对白榆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树高生长量逐渐降低,对地径长量没有显著影响;在铅镉复合污染时,白榆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变得缓慢,铅镉污染对白榆树高的交互作用明显,而对地径生长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本试验处理浓度之内没有出现白榆受重金属毒害至死的现象。(2)单一铅、镉处理时,随着铅、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白榆SPAD值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铅、镉复合污染时,保持镉的浓度不变,随着铅投入量的增加,SPAD值随之减少,保持铅的浓度不变,随着镉投入量的增加,SPAD值变化不显著。(3)单一铅、镉处理时,随着铅、镉浓度增加,白榆光合特性中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蒸腾速率(Tr)则随着铅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铅镉复合污染处理,铅镉污染之间的交互作用较强,在相同浓度下,白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均低于单一重金属铅或镉污染处理下各对应的光合指标值,且与铅、镉元素投入量呈负相关关系。(4)单一铅、镉处理,白榆各器官中铅、镉积累量为:根﹥茎﹥叶,各器官中铅、镉含量均随土壤铅、镉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白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重金属铅镉的富集系数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白榆的转运系数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明显降低。(5)铅镉复合污染处理,白榆不同器官的铅、镉累积量为:根>茎>叶片;镉对白榆根、茎、叶累积铅具有协同作用,铅对白榆根系累积镉具有协同作用,而对白榆其他器官累积镉具有拮抗作用。(6)铅镉复合污染处理,在低浓度铅处理时,白榆茎、叶铅的富集系数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提高铅处理浓度时,白榆茎、叶铅的富集系数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变化不显著。铅对白榆各器官镉的富集能力的影响以根部最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