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与政治体系发生联系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形式,是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公共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环境和情形。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将成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研究立足当前我国公民在互联网环境下参与政策制定的现状,着眼于公民网络参与政策制定的将来。以互联网环境为载体,分析在此条件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特点和效果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倡科学、民主与公平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公民参与问题是行政管理学界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情形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网民都通过互联网进行利益的表达和诉求,并形成网络舆论,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影响,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就更加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但是,纵观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大量的研究都是从公民网络参政和网络民主入手,对于在互联网环境下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从公民通过互联网环境下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理论研究、文献分析、规范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的现实案例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诸多现实问题,如公民从政府网站获得的信息有限;虚拟的网络环境扩大了公民非理性化、非规范化参与;互联网加大了政策制定参与主体间的不平等;网络参与主体的极端化与情绪化参与;网络听证会的互动性不强等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提高的创新途径和对策思路,加强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引导,提高公民参与质量;借鉴国外经验构建各级政府与公民交流的网络平台;实现公民网络参与政策制定的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民网络政策参与素质;构建和谐理性的公民网络参与伦理体系,以此来提高我国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政策制定的能力和确保互联网环境下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制度化、科学性和民主性,使制定的公共政策更加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