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半导体微腔中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一个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衔接融合了激光物理、量子光学和固体物理等多门学科,被视作研究新物态规律、发现新奇量子现象、开发新型器件的理想平台,于2006年首次在二维半导体微腔结构中被实验证实。半导体微腔中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光-物混合机制使其具有低阈值、近室温操控、强非线性和微纳固态化等物理特性,这些特性有利于实现集成化和器件化,使微腔激子极化激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微腔中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一个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衔接融合了激光物理、量子光学和固体物理等多门学科,被视作研究新物态规律、发现新奇量子现象、开发新型器件的理想平台,于2006年首次在二维半导体微腔结构中被实验证实。半导体微腔中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光-物混合机制使其具有低阈值、近室温操控、强非线性和微纳固态化等物理特性,这些特性有利于实现集成化和器件化,使微腔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成为构建固态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一个全新物理体系,在科学、信息、制造以及生活等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潜在应用前景。微腔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可以被视作一种液态光子的凝聚,兼具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固有的强关联和超流特性以及强非线性导致的拓扑物性。充分利用微腔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独特属性,我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研究微腔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拓扑物性的产生及其稳定性的调控,为开发和拓展其应用奠定物理基础;第二,将拓扑物性与光学相结合,以微腔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为平台探索微纳尺度光钟的构建,推动小功率可集成光钟的进展。本文在微腔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提出了一种利用拓扑非线性的周期性振荡构建新型光钟的理论方案。利用非相干激光泵浦含有C形势阱的半导体微腔,集体激发的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会被束缚在势阱的有效圆环内产生环状凝聚。通过研究该体系中的动力学行为,我们发现系统可以产生三种不同的拓扑非线性图像:拓扑偶极模孤子、拓扑涡旋以及拓扑吸引子。其中拓扑吸引子对应于几个约瑟夫森涡旋围绕着中心涡旋做周期性振荡的物理图像。由于拓扑保护机制,该拓扑吸引子呈现出惊人的稳定性。由此提出将该体系应用于低功率激发的微纳尺度光钟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通过调控泵浦场的强度,光钟可以在两个不同的频率范围(20.16±0.14GHz和48.4±1.2GHz)内被连续调控。此外,由于涡旋的手性特征,本文中所研究的光钟也呈现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简并的旋转模式。通过引入一束新的非相干调控激光,光钟可以在两个简并的旋转模式间任意转换。我们的工作不仅丰富了拓扑物性和非线性科学的研究成果,还有利于推动半导体微腔装置在光钟领域的应用,为固态信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选择。尽管与目前国际上已经研究很多年的原子钟、光钟相比,激子极化激元光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的方案具有微纳尺度、室温运行以及全光操控等其它体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相信微腔激子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能够成为理想的信息载体,不仅在光钟方面取得成功应用,而且在更广阔的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迸发出夺目的光芒。
其他文献
无机半导体量子点(QDs)具有发光可以覆盖从紫外到近红外的全部波段、颜色饱和度高、发光光谱窄、低成本溶液处理和高量子产率(近100%)等优点,使其成为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半导体发光材料。由于QDs中强的量子限域效应,所以人们可以通过优化合成方法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成分设计QDs发光波长和色纯度(或光谱半峰宽)。正因QDs发光材料具有如此优异的特性,以QDs为发光层的量子点半导体电致发光器件(QLED)成
CCD(charge-coupled devices)和sCMOS(scientific CMOS)探测器以其量子效率高、动态范围大、噪声低、线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在探测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探测器不同像元之间存在着响应的不均匀性,且不均匀性会随波长变化,在部分探测器上这种变化非常明显。本文从CCD感光原理出发研究了像元间响应差异的来源,提出了一个具有物理意义的模型,用来预测像元响应差异
目的 编制甲状腺癌治疗偏好保护动机信念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和预调查确定量表条目。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21年1—8月在本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有智能手机、意识清楚的自愿参与者在假定患有甲状腺癌的条件下进行量表测定。应用SAS9.4、AMOS24.0软件进行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 甲状腺癌治疗偏好保护动机信念量表包
在声波测井领域,交叉偶极声波测井技术主要用于求取软地层横波速度,判断地层的各向异性和裂缝等。近些年来,人们对偶极(多极)源声波测井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对不同胶结情况下套管井井内偶极弯曲波传播特性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发现,软地层套管井中偶极弯曲波频散曲线的截止频率会移到很高的频率,甚至远超常规偶极源的激发频带,使得偶极测井仪器难以在软地层套管井内实现弯曲波测井。为解决上述问题,受低密度水泥应用
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无损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众多设备、管道、器件的制造和维修时,必须测量其厚度以确认规格大小、腐蚀情况、磨损情况,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其中管道的腐蚀检测在工业生产和运输中尤为重要。在管道使用年限较长时,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原因可能造成管道腐蚀,导致管道壁逐渐变薄,进入事故高发期。因此需要测量管道厚度,确定管道腐蚀情况,及时发现风险,保证管道安全。随着无损检测领域
中子管是加速器中子源的一种,中子管是把离子源、加速系统、气压调节系统、靶密封在陶瓷管内,构成一支结构紧凑、方便使用的电真空器件。常见的中子管有D-T中子管和D-D中子管等,相比于D-T中子管,D-D中子管因不使用放射性氚,对环境没有污染,更符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更有利于推广使用。中子管的中子产额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靶形状、离子源性能、中子管内真空条件等。其中,靶是中子管、中子发生器的关键部件
重叠盾构隧道施工会对地层产生二次扰动,造成地表变形加剧。为研究其地表变形规律,依托天津地铁5号线宾馆西路-环湖西路区间和6号线环湖西路-宾馆西路区间隧道工程,采用FLAC3D对两种开挖顺序进行数值模拟,并对15个地表监测断面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天津软土地层重叠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本工程中上部隧道推进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比值α的合理取值范围为2.0~2.4,下部隧道α宜取
在束核谱学技术是核结构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加速的粒子与靶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并使得反应剩余核被布居到高激发态,融合蒸发核反应是其中一种常见作用形式。由于入射粒子与靶的相互作用方式纷繁复杂,产物多种多样,所以对过程中释放的射线比如γ射线进行核素归属判定时,必须在掌握了广泛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而缜密的考量。尽管在束核谱学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史,人们也已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但是对束靶相互作用过程中
稀土掺杂微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其发射带窄、毒性弱、寿命长等优点,在许多应用上获得广泛关注,如光学温度传感、细胞成像、医疗、防伪、太阳能电池和植物生长灯等领域。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多功能材料的开发和探索势在必行。此外,稀土发光材料仍面临着稀土离子掺杂浓度低的困境。掺杂浓度的增加会使掺杂剂之间的距离减小,这必然会增强发光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发光强度减弱。所以,为了能够实现稀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