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症是指在具备良好的睡眠条件,且无躯体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出现入睡困难、反复易醒、早醒,并且每周多于4个夜晚,连续1个月以上失眠,因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而出现白天功能异常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其所带来的一系列损害,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问题。因而中西医都在加强对失眠的研究。虽然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中医工作者更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失眠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理论上仍然基本停留在五脏功能失调的层面上,对五脏所致不寐的发病机理、临床发病比例、疗效机制等客观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失眠患者存在的整体生理、心理的紊乱状态缺乏认识,至今仍没有突破性进展。根据《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观点,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本次课题提出脾胃功能失常是部分失眠患者整体机能的紊乱表现,与失眠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动物实验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剥夺大鼠睡眠,以复制失眠动物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动物在兴奋性,体重增长,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及血浆中有关睡眠和胃肠道运动的神经递质和睡眠因子等物质含量方面有明显差异。临床研究参照西医学神经胃肠症状和中医胃肠病学,制定出中医胃肠证候量表,与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自制中医心理紊乱状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中医体质量表,并入失眠相关因素调查内容,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临床所调查的301例失眠患者的中医胃肠证候及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有80.40﹪的患者存在胃肠证候,并且胃肠证候与患病病程、PSQI各成分得分、SAS和SDS得分、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中医病因等因素间存在密切关系。从而验证了相当部分失眠患者存在脾胃功能失常的整体生理心理紊乱,为失眠证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