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冰心热"这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属于"文学生活"这一新的研究理论、课题中的一部分。"冰心热"既是文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其研究除了作家作品分析,还将涉及文化传播、读者接受、时代心理等等,由于冰心作品长期选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冰心热"研究还将关注其与现代教育的联系。本文旨在通过"冰心热"现象的研究,重新发掘冰心及其创作在现当代"文学生活"中的意义。第一章从文学史角度梳理"冰心热"在五四时期兴起的缘由与过程。侧重叙述"冰心热"如何被时代大潮所推动,以及如何在青年读者的群起阅读中形成潮流。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报刊杂志作为文学生产的要素之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以《晨报副刊》《小说月报》两刊为中心,梳理当时"冰心热"的形成及读者反应的史实。第二章分析"冰心体"的文体特征,从文学语言风格如何适应五四时期的青年社会心理与审美趋向等维度进行分析评价。吸纳了文言文与欧话语双重资源所形成的"冰心体"适应了刚刚与传统文化母体脱离的读者的审美文化心理。"冰心热"背后也反映了作为叛逆者的五四知识分子憧憬与惶惑缠杂的时代心态。第三章探究冰心作品在不同时期选入语文教科书的情况,讨论"冰心热"如何浸染中小学语文教育,并长期产生影响,以及冰心被"经典化"的过程。在逐渐远离五四这一原生历史环境下的冰心文学依然能够保持热度,语文教育功不可没。而冰心的"经典化"更是文学、教育、政治话语多重交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