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矮秆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BAC源合池的构建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1972年发现的一份珍贵小麦材料,其不育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它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份小麦显性核不育材料,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其显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紧密连锁,二者之间的连锁交换率不超过0.18%。本研究采用RT-PCR、等位特异PCR、构建和筛选BAC混合池等技术,获得了一个与Rht-D1c(Rht10)关系密切的矮秆基因,这一结果为最终分离矮败中国春小麦中的不育基因奠定了基础。 实验所用材料为以中国春为轮回亲本回交十代的矮败中国春小麦。 根据普通小麦中与矮秆基因Rht-D1b(Rht2)等位的野生型基因Rht-D1a序列设计合成了六对相互重叠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从矮败中国春小麦矮秆和高秆材料中扩增出六段大小不同的产物,经克隆测序后,通过引物拼接的方法获得了两个矮秆基因的同源序列,分别暂定名为Rh和H基因。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序列的比对分析表明,它们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与普通小麦、大麦、玉米、水稻和拟南芥等物种中调节赤霉酸反应的相关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一步说明二者为赤霉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 Rh基因及普通小麦中已克隆的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与打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的比对分析表明,在七个重要功能区(Ⅰ-Ⅶ)内,这三个矮秆基因与H基因只在功能区Ⅰ中存在有差异。Rh基因与Rht-B1b和Rht-D1b基因都是由于核苷酸替代作用导致产生了终止密码子,从而在整个核苷酸序列上由终止密码子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开放阅读框,进而产生了功能上的改变;而H基因在整个核苷酸序列上则为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Rh基因与Rht-B1b和Rht-D1b基因相比,除发生上述变化外,其功能区Ⅰ的5’端比二者还缺少了16个氨基酸。 根据Rh基因与H基因在5’端第25个核苷酸上的差异设计合成等位特异性引物,分别以矮秆和高秆单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等位特异PCR检测。结果筛选出一对在所有矮秆单株中均有特异性扩增,而在所有高秆单株中均无特异性扩增的等位特异性引物,特异扩增产物在700-800bp之间,因此可将这对引物看作为Rh基因的一个共分离标记。 Rh、Rht-BIb和Rht-DIb基因与H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的比对分析 及矮秆和高秆材料等位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 RhtDIC (Rh]0)可能是一个 复等位基因,而Rh是该复等位基因中的基因之一。 按照张洪斌博士并结合Clemson 大学构建BAC 文库的方法,以 pECBAC 为载体,回交十代的矮败中国春小麦矮秆幼苗为材料,构建了 矮秆材料的BAC混合池。共收集了63个混合池,约2万个BAC克隆。 插入片段大小和空载率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含有插入片段的克隆中,片 段大小分布于25-150kb之间,平均为87kb左右,而整个BAC池的空载 率约为 10%。克隆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可以在宿主大肠杆菌 中稳定保存至少 100代。
其他文献
对施工项目的经济性质进行分析,简述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原则,介绍如何利用价值工程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新发展,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高校担负着研究、传播科学技术和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三个代表'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当前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型分类、光敏核不育性的遗传、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株型
低温冷害是稻作生产中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我国稻作生产上的问题之一。地处低纬高原的云南省,低温冷害是稻作生产中的两大制约因子之一。 在云南稻种资源中耐冷性资源十分
为更好地完成授时任务,对BPL长波授时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建)进行了升级改造。介绍了升级改造后的BPL长波授时系统组成、时频控制与监测方法。改造前、后系统时
高职教育重在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明确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剖析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给出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凸显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践行“大
化学诱导表达系统是植物基因控制表达的重要工具,在实验室和大田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此类系统的实用性依赖于诱导的特异性和可调控性,以及使用成本和环境相容性。本研究用一种杀
小麦是中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其生产正受到虫害日益严重的威胁。应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虫品种已成为解决小麦虫害的一种有效途径。豫麦66是高产、优质、抗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