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演义在其发轫之初便成就了一部精湛成熟的巨著——《三国演义》。它以自己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丰赡的思想内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关注。通观20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虽然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涉及到了,但是也存在着个人研究偏执一辞和许多研究往往流于简单机械的操作等问题。在新的研究中,如何避免这两个问题呢? 西方叙事学引进之后,叙事学理论成为小说评论普遍应用的工具,但是在中国的叙事作品中我们必须“如实地承认存在一个独特的中国系统”。说到中国叙事的独特之处,浦安迪认为“在中国文学的主流中”,“空间感往往优先于时间感。从上古的神话到明清章回小说,大都如此”。空间化倾向,便是中国叙事文学的基本特点,《三国演义》也不例外。首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小说内容决定了空间叙事的必然性。其次,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全知视角以及说话艺术的标志性话语)为空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由此,空间叙事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在文学作品中,用文字展现的一个又一个空间画面,而一个又一个空间画面的有机排列、演展,就构成了整个的空间叙事。本文打算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三国演义》文本构造出的空间:基础空间(天命空间、地理空间)、主体空间(宫廷空间、战场空间、帷幄空间)、外层空间(论赞空间),然后论述各空间相互关系,转换方式以及空间叙事节奏。 一 基础空间 基础空间包括天命空间和地理空间。 在《三国演义》中,约有120次天命描写,它是笼罩在历史演变之上的一个空间,我们称之为天命空间。中国古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宇宙观拥有不证自明的真理性。在天、地、人、国的相互关系中,道德通常被古人解为通行的根据或与上天交换的砝码,但是天命也有不可知的一面。可以发现,天命在古人的观念及现实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样,天命在《三国演义》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空间, 《三国演义》的天命空间有四个层次。其一为汉宫廷衰落的天命描写;其二为三国统治者的出现、发展及衰亡的天命描写;其三为重要谋臣、武将、奸佞的夭命描写;其四为其他人物的命运预测和军事行动的异兆等描写.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天命空间在总体上制约《三国演义》叙事方向,又在细微的层次上以天命的方式评判三国人物,有着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的特点。 三国历史,上有天命空间笼罩,下有地理空间为依托。地理空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叙事以何种姿态进行,反过来,地理空间也是在叙事过程中馒慢构建起来的。作者通过两方面的功夫构建了地理空间,一是重要谋臣权衡时局,根据地理环境及诸侯割据状况提出的长期的战争方略,叙事在各方面的不同方略中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空间,二是在全书 100多次争战中谋臣良将依据具体地理形势出谋划策,拉开战场,由此地理空间的细腻之处也便得以突显。 二 主体空间 主体空间包括宫廷空间、帷幄空间和战场空间。 宫廷空间主要叙述君臣失序后臣强主弱的关系。其中包括三类人物:卑怯无助的皇室成员、拼死捍卫伦理的忠良之臣以及倾权一时、肆意杀戮的奸。在百年故事的不同时间点上一次次拉开宫廷空间的帷幕,频繁更换宫廷空间的人物,却总是叙述君臣失序以及由此而来的血腥恐怖,这样给读者带来统一的印象和同样的感觉,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创造了宫廷空间,同时宫廷空间的塑造也得力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叙述语言。 帷幄空间在不同的军事集团之间以不同的特色而相互彰显。这不同的特色主要来源于不同的臣主关系。曹魏集团的帷幄空间以智识为基础形成了单纯、和谐的空间(与袁绍帷幄空间相比较);刘蜀帷幄空间里充满了复杂关系:师弟之方L,君臣之谊的内在微妙以及至上权力 2 十的突然横亘,其中智力倒是退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相比较而言,孙吴帷幄空间除了吴主用人“以意气相投”的特色外,在凡次精彩的空间展现中存在些许的戏剧化色彩。在以上各方帷幄空间的塑造中作者采取了胜者长败者消的方式。 战场空间大致分为常规战场和突围、逃逸战场。常规战场叙述细致、描写精彩的并不多见。在突围、逃逸的空间构造中,作者通常选择逃跑者、突困者为注意声、,以其行踪为线进行叙事。把战场空间分为魏蜀吴三类分别观察,可以发现它们各有特点:魏战场空间充实密集;蜀战场空间精致而阔朗;吴战场空间与魏相似,不过分量较轻。 三、外层空间 外层空间是指论赞空间,论赞诗以后人的身份模糊了具体作者从而获得了为后人代言的话语权力,无形当中增加了《三国演义》的权威性.论赞空间特别关注蜀汉人物;乐意于为人物盖棺定论;哀叹天命的不可知又赞叹天道好还论赞空间的作用在于它以不同的姿态和力量平衡了作者演义的百年历史。而诗赞的形式也标志着《三国演义》古典的叙事风神。 四、空间关系、空间转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