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在社会经济交易过程中,参与交易的各方遇到各种情况和原因而无力履行合同,或者违反相关约定的事,致使金融机构、投资者及交易各方蒙受损失的情况。我国金融机构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基于此,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够及时发觉即将损失的资产,并增加呆账的准备金率,并在恰当的时候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信用风险。上市公司的信用问题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上市公司信用违约不仅有损上市公司自身可持续发展,还会影响到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金融业不断地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选择到境外市场上去募集资金来促进公司自身的发展。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到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信用风险问题也逐渐地引起了国内金融机构的重视。至此,如何提前预防境外上市中国公司的信用风险,如何运用相关方法去度量境外上市中国公司的信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信用违约的情况,为我国信用风险监管机构以及国内投资者提供制度政策的建议,所以关于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度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的研究包括了定性与定量研究,只有将两种研究方法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度量我国上市企业的信用风险。本文在一开始主要介绍了我国境外上市公司的信用背景与特点。然后,介绍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四大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对这些模型的理论概念、计算原理、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研究,之后,选择出比较适合我国境外上市公司情况的KMV模型进行本文研究;接下来,文章详细阐述KMV模型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原理,并从六大行业收集了50家我国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数据(2013.12-2014.12);最后,文章的研究结果得出:KMV模型比较适合于我国上市企业的研究,经过修正的模型能够比较好的对我国境外上市企业进行评估。与此同时,KMV模型的违约距离判断,也为我国的相关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提供了制度政策的意见指导。为我国进一步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