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未来几十年间都将是我国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我国的以户籍为基础的儿童福利政策导致了流动儿童很难享受到正常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本研究以杭州、合肥为主要研究地区,将户籍地不属杭州、合肥的,来自农村地区的务工经商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流动儿童心理弹性、自尊、个体歧视知觉等现状及特征;并探讨了其中各因素对于流动儿童健康的影响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科学、客观的策略。本研究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相关问卷及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结果,以原有理论构想为依据,并经过相关领域导师及研究生的审查指正,编制了符合我国流动儿童现状的心理弹性预测问卷;用相应统计方法对所编制的预测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及信度检验,最终编制出流动儿童心理弹性正式问卷。流动儿童心理弹性正式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754,分半信度为0.760,各效度指标表现良好。用形成的正式问卷及自尊问卷、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同时施测,然后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现状进行考察,并探索与自尊、个体歧视知觉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在情绪稳定维度上,不同学校的流动儿童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目标定向维度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心理弹性总分上,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变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自尊水平上,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个体歧视知觉上,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表现出显著差异。(2)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各维度、自尊和个体歧视知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3)在心理弹性各维度、自尊和个体歧视知觉之间的关系中,学习能力处于这些因素的中心位置,但个体歧视知觉不是对学习能力的直接参考因素。(4)高低心理弹性水平的流动儿童在自尊、个体歧视知觉上存在显著差异。(5)高低自尊水平的流动儿童在心理弹性、个体歧视知觉上存在着显著差异。(6)自尊在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和个体歧视知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