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IPO抑价之谜更是金融界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所谓IPO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低于上市后首日交易的收盘价,投资者认购新股能够获得超额报酬的一种股票市场运行状况。长期以来对于IPO抑价的理解主要集中于一级市场新股定价过低和二级市场首日收盘价过高两方面。对于我国IPO抑价问题,早期学者们认为:严格的发行管制、非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使得IPO在发行时定价过低,造成了我国IPO高抑价现象。但是,在经历了新股发行监管方式和发行定价方式的多次改革后,我国IPO高抑价现象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存在。IPO询价制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IPO高抑价现象,但并没有消除IPO抑价现象,这表明在以往对我国IPO抑价问题的研究中存在很多的缺陷。为了明确我国IPO抑价的根源,文中利用随机前沿方法对我国新股定价效率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在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下我国新股定价已趋于合理,一级市场新股定价过低并非我国IPO高抑价的真正来源。因此,文章将研究重点转向了二级市场,研究是否由于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造成了IPO首日收盘价的虚高,产生了IPO抑价。本文在行为金融学的框架下,通过研究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以及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IPO抑价的影响,来解释我国IPO抑价的真正来源,并从微观层面上找到了一种解释IPO抑价的方法。文章分析了我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来源、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将我国非理性投资者分为狂热投资者和正反馈交易者两类,分别运用DHS模型和DSSW模型对两类如何影响IPO抑价进行理论分析,并选用2005——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作为样本,对我国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此外,文章还对不同板块、不同行业之间的IPO抑价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应注重市场环境的建设,投资者投资心理的培养等措施,以保障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