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控制是指人们克服先天性欲望、习惯或固有行为反应的倾向,以及持之以恒地维持适应性行为的能力,以实现个体的长远目标(Baumeister,Vohs,&Tice,2007)。在运动与锻炼心理学领域,研究者采用序列范式或并行范式考察了急性有氧运动对自我控制影响及其脑机制。序列范式是指让个体先完成急性有氧运动,再执行自我控制任务;并行范式是指个体同时执行急性有氧运动和自我控制两项任务。然而,无论是在序列范式下还是并行范式下,以往研究获取的有关于急性有氧运动对自我控制影响的结果却不一致。在理论层面,研究者采用倒U型假设(Mc Morris&Graydon,2000)、认知—能量模型(Audiffren,2009;Sanders,1983)、前额叶功能低下(reticular-activating hypofrontality,简称RAH)模型(Dietrich,2003;Dietrich&Audiffren,2011)和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等观点(Baumeister,Vohs,&Tice,2007)来解释急性有氧运动与自我控制之关系。遗憾的是,尚无一种理论模型可完整地解释急性有氧运动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序列范式下,倒U型假设不能进一步解释大强度运动如何降低自我控制;并行范式下,认知—能量模型和前额叶功能低下模型无法解释急性有氧运动对自我控制的促进效应。更重要的是,该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和改善空间。比如,在研究内容上,较少考察急性有氧运动的强度对多种类型自我控制影响的剂量效应;在研究设计上,较少同时采用序列和并行范式考察运动强度对自我控制影响;在脑机制探讨上,较少探讨运动强度和运动时程对自我控制影响的脑机制。为了解决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进行了三项子研究(包含5个实验),系统考察了急性有氧运动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一采用序列范式,通过3个实验分别考察急性有氧运动的强度对认知、疼痛和行为3种类型自我控制的影响。研究对象均为本科生,3个实验的样本量分别为81名、71名和72名。结果发现,急性有氧运动的强度对不同类型的自我控制影响均存有剂量效应。即中等和小强度运动有利于提升3种类型的自我控制;大强度运动会损害认知自我控制,提升疼痛自我控制,但不会影响行为自我控制。研究二采用并行范式,通过实验4考察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研究对象为78名本科生。结果发现,在运动早期,大、中、小强度的急性有氧运动均可提升自我控制;在运动晚期,中等和小强度运动会提升自我控制,但大强度运动会降低自我控制。研究三运用近红外脑成像(f NIRS)技术,同时采用序列范式和并行范式,通过实验5考察运动强度和运动时程对自我控制影响的脑机制,研究对象为14名本科生。序列范式实验结果显示,小强度运动会增强自我控制,而大强度运动不影响自我控制,而且这种行为表现与左背侧前额叶皮层(L-DLPFC)和右背侧前额叶皮层(R-DLPFC)脑激活模式表现出同步性。并行范式实验结果显示,小强度运动会提升自我控制,且不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这与左背侧前额叶皮层(L-DLPFC)脑激活模式表现出同步性;大强度运动在运动早期会提升自我控制,但在运动晚期则会损害自我控制,这与右背侧前额叶皮层(R-DLPFC)和右额极区(R-PFA)的脑激活模式表现出同步性。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本文提出自我控制能量恢复观点来解释序列范式下急性有氧运动对自我控制影响的剂量效应,提出自我控制溢出观点来解释并行范式下急性有氧运动提升自我控制的作用。这两个观点可补充现有的理论,进而形成一个更完善的整合观点来解释急性有氧运动与自我控制之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