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沉积岩与沉积相、矿物岩石学为指导,结合芭蕉场地区前人研究成果,并充分利用钻井资料、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及各种测试分析资料,运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方法,对芭蕉场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储层进行了类型划分和综合评价。芭蕉场石炭系沉积受控于第四次海侵,并且受到志留系末期加里东运动和石炭系时期海西运动的影响,使得石炭系黄龙组成为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合上覆二叠系梁山组之间的一段残留层,发育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黄龙组自下而上可分C2hl1、C2hl2和C2hl3三段。综合沉积学、沉积岩石学、测井相等标志,黄龙组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潮坪相,C2hl1、C2hl2和C2hl3分别对应潮上坪、潮间坪和潮上坪亚相,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9个微相。通过分析研究,石炭系黄龙组储层为裂缝~孔隙型,孔隙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孔隙为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多为低角度微-小缝,为主要的渗流通道。其中C2hl1主要的岩石类型为晶粒灰岩和膏盐岩,平均孔隙度为1.4%,裂缝发育最差;C2hl2主要的岩石类型为颗粒、晶粒白云岩,平均孔隙度为5.5%,且裂缝发育最好;C2hl3主要的岩石类型为颗粒、晶粒石灰岩,孔隙度为1.8%,裂缝发育一般。根据芭蕉场地区的沉积特征、物性特征、电性特征、裂缝发育情况以及有效储层厚度等标准,将储层划分为四个类型,储集性由好到差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非储层),Ⅲ类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储层类型。其中C2hl1为非储层段,末见储层分布;C2hl2为储层的主要分布段,是Ⅰ类储层的唯一分布层段和Ⅱ类、Ⅲ类储层的主要分布层段;C2hl3分布少量的Ⅱ类和Ⅲ类储层。就储层分布区域而言,位于研究区中部的芭蕉场构造高点和位于研究区南东部方位的芭蕉场南构造高点附近是储层发育最有利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