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研究了一种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聚乙烯亚胺(PEI)功能化的银纳米颗粒的方法,在此反应中,除PEI外无需加入其他的还原剂及稳定剂。通过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吸收光谱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所获得的银胶体进行表征。通过对合成条件的摸索,发现合成短链PEI-纳米银的最适条件为:2mL5%PEI和1mL1%硝酸银,加入37mL超纯水,混匀后,用氢氟酸调节反应液pH值至4.0,140℃C下反应4小时。在此反应条件合成出来的纳米银尺寸及形貌最为统一、粒径较小且产量较高,颗粒的平均直径为23.5nm。银纳米粒子的大小及形貌可通过控制合成温度来调节,并且可以通过种子生长法合成出较大的银颗粒,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种子生长法成功的将23.5nm的银颗粒增长到81.9nm。通过激光粒度仪的测定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制备得到的PEI-功能化的银纳米颗粒是带正电的,这是由于银纳米颗粒表面包裹了PEI而产生的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方法合成的银胶体在抗菌试验中显示出更强的抗菌活性。其杀菌效率超过了如红霉素,氯霉素和青霉素这些常用的抗菌剂,并且也强于同等浓度下的AgN03溶液。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此合成方法合成纳米银是可行的,而且产生的PEI-功能化的Ag胶体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甚至低至0.62μg/mL。其次,探索了用壳聚糖通过此方法合成纳米银颗粒。在这个反应中,壳聚糖被认为是唯一的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用TEM及紫外吸收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发现,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及反应物的初始比例,来调节纳米银颗粒的形貌及尺寸。其规律大致可以总结为:反应溶液中壳聚糖的浓度越底,生成纳米银中棒状颗粒的比例越大;壳聚糖浓度越大,生成球状纳米银的比例越大;反应溶液的pH值越底,生成纳米银中棒状颗粒的比例越大;同时在pH较低时,生成三角型纳米银颗粒的比例较高。当pH值较高时,生成菱形纳米银颗粒的比例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