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背部挑刺治疗神经性皮炎后皮损的改善情况、瘙痒的缓解时间、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客观评价火针结合挑刺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随访过程中的复发情况,为减少病情复发提供一种有效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三分离的临床研究办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各33例。A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局部,同时背部反应点挑刺,每周1次,共治疗4次。B组选用卤米松乳膏薄层涂擦于皮损处,并缓和地摩擦,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四周后停药。治疗后随访2个月。运用皮损相关量表及DLQI量表,观察记录两组病例皮损情况、瘙痒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及随访期间患者皮损积分,探讨火针结合背部挑刺的疗效及持续性效应。研究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线相比较(P>0.05),分布比较均衡,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随访第1月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随访第2月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随访第2月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1)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无差异(P>0.05),火针加挑刺组与西药组总体疗效相当;两组瘙痒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加挑刺组优于西药组。(2)两组治疗2周后各症状积分除瘙痒程度及干燥脱屑外,其余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瘙痒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干燥脱屑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3)两组治疗后部分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瘙痒程度、皮损厚度及伴随症状方面,火针加挑刺组优于西药组,在干燥脱屑方面,西药组优于火针加挑刺组,其余症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后皮肤病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加挑刺组优于西药组。(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随访第2月复发率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加挑刺组优于西药组。(7)两组安全性、依从性均良好(P>0.05)。结论:1.火针结合背部挑刺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与常规西药治疗的总体疗效相当。2.火针结合背部挑刺法治疗神经性皮炎,可快速缓解瘙痒、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较好地维持疗效、降低复发率,其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组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